« 1 2345» Pages: ( 1/11 total )
本页主题: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讲述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清净妙莲华
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我们这里就是极乐世界
终身成就奖 优秀斑竹奖 宣传大使奖 特殊贡献奖 原创先锋奖 贴图大师奖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2
发帖: 1933
威望: 1970 点
银子: 2398 两
贡献值: 19600 点
在线时间:344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6
最后登录:2011-02-08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讲述

0
管理提醒:
本帖被 清净妙莲华 执行加亮操作(2008-05-05)
智顗大师述 +qh[N@F  
宝静法师讲 q#<^^4U  
Jn{OWw2  
]]Cb$$Td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B!vmQR*1  
具缘第一 \"X!2  
诃欲第二 Z ?wU  
弃盖第三 O3I8k\`  
调和第四 h }B% /U  
方便行第五 ?b(=1S\E'^  
正修行第六 ZosP(Tdq  
善根发第七 ?OkWe<:4  
觉知魔事第八 -$\+' \  
治病第九 .zi_[  
证果第十 zT!drq:x  
SQX:7YF~  
q WQ/ 'M  
8C*c{(4  
众生自无始以来,外为天演所驱,内为识情所系,无日不在颠倒错乱之中;是故文明愈进,人道愈衰,演成今日之惨剧矣!欲思挽救,舍佛法外,无他术也。然于佛法之中,求其最适当于末世众生之心理者,莫若念佛法门;而念佛法门,欲求其实修实证,非止观法门不以为功。盖净土与天台,实有密切之关系在焉。非明天台之教观,不足以修念佛三昧;非从净土之持行,不足以契天台妙解,所谓相即而不相离也。 Y;?{|  
S:h{2{  
甲戍秋,香海莲社,曾璧山、吕碧城居士等,敦请宝公上人,宣讲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亦名天台童蒙止观。此止观者,乃古藏之精髓,大部之锁钥。计有上下二卷,前后十章,其所诠信解行证,五阴烦恼等魔境,词周而简,义微而显,容易省目。法师讲时,字字句句,无不以念佛与止观,互显为宗要,命学者等二人记录,草成后,呈诸宝公详为斧正,并编述之,始付梓。窃思此书行世,念佛者得之,往生可必;参禅者得之,克证无疑;乃至持律学教者研读之,靡不戒净理明者也,爰述端末,聊表钦崇。 !\7!3$w'8,  
YB-h.1T-  
宁波观宗寺宏法研究社学者法慈谨序 
[ 此贴被清净妙莲华在2008-05-05 18:17重新编辑 ]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和尚并不是代表落后的群体  如果和尚只能住在深山 那么佛法讲给谁听呢?
Posted: 2008-05-05 18:10 | [楼 主]
清净妙莲华
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我们这里就是极乐世界
终身成就奖 优秀斑竹奖 宣传大使奖 特殊贡献奖 原创先锋奖 贴图大师奖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2
发帖: 1933
威望: 1970 点
银子: 2398 两
贡献值: 19600 点
在线时间:344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6
最后登录:2011-02-08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q3ZWNS'w  
I9|mG'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八个字,为本部书之总题。此书全明止观下手工夫,为天台宗初心人修证入道最为切要之法门。此总题八字,于七种立题之中,属单法立题。修习止观是法,坐禅法要亦是法,是为单法立题。止观法门,为十方诸佛,历代诸祖,修习坐禅之法要,可谓包括一切。 f\|w '  
o_izl \  
智者大师,一生所说止观有四种:一名圆顿止观,在荆州玉泉山说,明圆顿妙观,即今之摩诃止观是;二名渐次止观,在南京瓦官寺说,明从浅入深,次第之工夫,即今之禅波罗密门是;三名不定止观,浅深不定,能大能小,即今之六妙门是;第四名小止观,即今之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亦称为童蒙止观也。 i1}:8Unxf  
KLST\ Ln:  
此部止观,虽名为小,实大部之梗概,入道之枢机。言称小止观者,对汪洋浩瀚摩诃止观之大部而言,此童蒙止观,为初机简略所说之小部,非是对大而言小,实是小而无外之小,谓一切法趣此小,是趣不过。如摩诃止观,为大止观,此大非是对小而言大,乃是绝待无外之谓大。言小,小无小相,小即法界;言大,大无大相,大亦法界。小大咸是法界止观,大小相融,广略无异,皆归不思议之中道止观。不过对众生之机宜,所以有大、有小、有广、有略之不同,故今明之为小止观也。 LBw1g<&  
(nQ^  
夫法不孤起,仗缘方生。须知此部止观之产生,不无因缘;盖智者大师有俗兄陈针,时为中军参将,至四十岁时,一日路遇仙人张果老曰:‘看汝相,阳寿已尽,期月必死。’陈针闻之悚然,乃问计于智者。对曰:‘汝听吾言修持,即可得免。’陈针愿受教,大师乃述此简单要略之小止观,命修止观工夫。于是陈针遵依,切实修持。逾年又逢张果老,果老见而骇然,汝得不死,岂食长生不死之药乎?曰:‘弗也!’吾弟智者,命余修止观坐禅工夫,故获如是耳。张乃叹曰:‘佛法之不可思议,能起死回生,可谓希有。’后过数年,陈于梦中见天宫,书有陈针之堂,十五年后生此。后陈果于十五年后,与诸亲戚辞别,临终结跏趺座,安祥而逝。是知此止观者,智者大师,为俗兄陈针所说也。
[ 此贴被清净妙莲华在2008-05-05 18:18重新编辑 ]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和尚并不是代表落后的群体  如果和尚只能住在深山 那么佛法讲给谁听呢?
Posted: 2008-05-05 18:11 | 1 楼
清净妙莲华
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我们这里就是极乐世界
终身成就奖 优秀斑竹奖 宣传大使奖 特殊贡献奖 原创先锋奖 贴图大师奖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2
发帖: 1933
威望: 1970 点
银子: 2398 两
贡献值: 19600 点
在线时间:344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6
最后登录:2011-02-08

 

然修止观者,须认清宗旨。当时陈针之所以修止观,其目的为延寿、为升天,不过得止观中之一点皮毛利益,非为止观之本旨正义。当知大师所说止观,岂仅特为升天而已,实欲令成佛道,了生脱死,方是大师之本怀,止观之真义。所以此书于第十章证果文中详明,为究竟成佛之果,非为余事也。 ROH|PKb7  
!z\h| wU+  
此止观工夫,四威仪中,均可进修,何以独称坐禅?因为静工夫,胜过一切。初机人于坐中修习止观,较易得益,如坐中得益后,再历缘对境,皆可修习矣!梵语禅那,此云静虑。静即是止,所谓湛湛寂寂、一念不生;虑即是观,历历明明,万象森然;静即是定,虑即是慧。修此止观,即是静虑一如,定慧均等,是知此坐禅之禅字,即楞严经中妙奢摩他三摩禅那之禅那二字,不可思议之止观不二法门也。法即法则,轨持也;要即要道,关键也。此书为修习止观坐禅之法则,轨生物解,任持自性也。因此止观坐禅之方法,乃为修行之要道,超生死证菩提之关键也。故以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八字,以立名也。 ">\?&0  
<$D`Z-6  
夫吾人之心性,本自清净,本自光明,楞严所谓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既言真心,唯是性净性明,清净法界,一大光明藏,何须修习此止观耶?盖吾等众生,从无始以来,一念不觉,被无明所障蔽;一念妄动,为生灭所流转。故转明为暗,转静为动,自心本是灵明彻照,至今成为糊糊涂涂之昏暗。本是不生不灭,而今成为生生灭灭之妄动。日但逐于五欲六尘,将纷扰扰相以为心性。然须知正当暗时,原来是明;正当动时,本自寂静。何以故?自心本是不动不摇,非明非暗故。若修止观,即能转暗动而为明静。修止,即能止其生死而为涅槃;修观,即能观破烦恼而为菩提。我人不欲了生死则已,欲了生死,舍止观莫由。止观是药,种种贪嗔痴之烦恼,种种流转之生死,皆是病。以止之药,治生死之病,食之则愈。以观之药,治烦恼之病,服之则愈。故修止观,能治生死烦恼诸病,如阿伽陀药,无病不治者也。 ?qb}?&1  
ju8> :y8  
自性本无烦恼,亦无生死。迷悟本空,修证如幻。如摩尼珠,本是圆净,但旷劫来,落污泥中,被尘土染覆,将本有清净光明,不蔽而蔽,今欲显珠光,非加以磨擦濯洗之功夫不可。所谓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所以非用止观之修德不为功。然此清净光明,本是具足,本是有之,非因修而得,不过藉止观以显其本有。故六祖云:‘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光明。’即此义也。又复须知,性修之旨,言修,修无别修,乃全性而起修;言性,性无别性,因修而显性。全性起修,全修显性,性修不二,方名为圆修止观。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和尚并不是代表落后的群体  如果和尚只能住在深山 那么佛法讲给谁听呢?
Posted: 2008-05-05 18:11 | 2 楼
清净妙莲华
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我们这里就是极乐世界
终身成就奖 优秀斑竹奖 宣传大使奖 特殊贡献奖 原创先锋奖 贴图大师奖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2
发帖: 1933
威望: 1970 点
银子: 2398 两
贡献值: 19600 点
在线时间:344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6
最后登录:2011-02-08

 

然此止观,理通凡圣,义赅大小。如言诸恶莫作,即是止;众善奉行,即是观。又不杀不盗等之止十善,即是止;不但不杀而且放生等之行十善,即名为观。如修慈悲喜舍即是止;行六行观,即是观,是即人天之止观。再如修,析法是止,生空是观。五停心是止,四念处是观,是即二乘之止观。若正明止观,即所谓三止三观是。 ]vAz  
KYB`D.O   
初体真止空观,全以空为体。所谓观一切法,如梦如幻,以为下手工夫。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消极出世之法,即心经之照见五蕴皆空是。次方便随缘止,假观,全以方便为其相,随缘为其用。虽观照一切当体即空,而不妨随缘随力以救世,为积极入世之法,即心经之度一切苦厄是。后明中道止观,所谓息二边分别止,中道第一义谛观,此止观,最为极则,最为微妙,二谛融通,能所一如。所谓无住生心,生心无住,空有不二,寂照一体,世间出世间,唯是一心,消极与积极打成一片,虽终日度生,了无众生可度;虽无一众生可度,不妨炽然度生。虽终日说法,了无一法可说。虽无一法可说,而不妨炽然说法。止处即是观,观处原来是止。谓即止即观,即观即止之妙观。然此三种止观,作如是次第而言者,欲令诸仁者易于明了,其实此三种观,一即三,三即一,非一非三,而三而一之中道止观。然于止观中最难者,为最初步之止观,故必明坐禅法要。初修止观,欲空其所有,最为难以相应。因吾侪凡夫,从无始来,执万法以为实有,欲空不易空,若初步体真止空观工夫做成功,则其二其三较为易成。 2R[:]-b  
(Lbbc+1m  
此书有十种义,以明止观:所谓第一具缘,即是具足五缘;第二诃欲,即诃五欲;第三弃盖,即是屏弃五盖;第四调和,即为调和内外身心;第五方便,即是修行五法。此五章,即为初心修止观坐禅之前方便,方便之助行既成,可修第六正修止观。正助既具足,堪修三止三观,故曰坐禅法要。故此止观,为我等初学佛人,最易下手之切要。 Kew@&j~  
0 j^Kgx  
前来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八个字,为此部之法题,若以台宗例,无论解释一切诸经论题,皆有五重玄义以消释。玄义者,即是将此书中之幽玄难见,深有所以之义提出,提纲契领。提纲则众目张,契领则襟袖至。今为初学佛人说。略标五玄而已。言五重者:第一释名,此书则以单法为名,止观是法,坐禅亦是法,故此经以单法而为其名。第二显体,前来释名,名乃假名,今显体。体即实体,要在寻名得体,因指见月,此题当以清净实相而为其体,除诸法实相,余皆魔事,故以实相为体。第三明宗,宗乃宗要,为修行之归宿,万行之枢机。此书当以正助二行,圆乘因果为宗要,如书中所明,不外乎十章,前五章为助行,第六正修,方为正行,正助二行,即为圆融一乘之实相因。第十章证果,即为圆乘果,故以正助二行,圆乘因果为宗要。第四论用,用即力用,此书当以觉魔治病为力用,所谓觉一切魔,治一切病,即此中之第八第九两章是。第五判教相,教乃圣人被下之言,相即是分别异同之致,因教有大小偏圆权实顿渐之相不同,故须分明以判别之。此书以何为教相?当以圆实一乘大教为教相,即无上醍醐为教相也,正与法华同。盖摩诃止观为法华之一佛乘,此书虽为小止观,而即为摩诃止观之要略,修此即能证入实相之理,所诠一一无非实相;言其名,以单法为名;言其体,实相为体;明其宗,一乘因果为宗;论其用,以觉魔治病为力用;判教相,以无上醍醐为教相。此准台宗之五玄释题之例,略说如此,以其不甚至要,毋须繁述。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和尚并不是代表落后的群体  如果和尚只能住在深山 那么佛法讲给谁听呢?
Posted: 2008-05-05 18:12 | 3 楼
清净妙莲华
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我们这里就是极乐世界
终身成就奖 优秀斑竹奖 宣传大使奖 特殊贡献奖 原创先锋奖 贴图大师奖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2
发帖: 1933
威望: 1970 点
银子: 2398 两
贡献值: 19600 点
在线时间:344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6
最后登录:2011-02-08

 

天台山修禅寺沙门智顗述 9i:L&dN  
H8=N@l  
天台山至智顗述共十一字,为此部止观之述主。此止观系天台山智者大师所作,天台山,为浙江著名之山,山有修禅寺。言修禅者,因大师住台山时,即于此修观坐禅,造寺成,即名谓修禅寺。沙门者,释子之通称,息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大师驻锡于此,述是止观,言述者,正显大师之谦辞,述而不作之义。然此虽是小止观,实法华之精髓,亦为摩诃止观之撮要。大师法名智顗,字德安,为天台宗第四代祖师。其师为南岳,南岳师慧文,慧文师龙树大师,龙树为西天第十三祖,为天台宗第一祖。但最初数代,并未称天台宗,至第四祖智者大师,发扬光大。因智者驻锡于天台山,故号天台宗,而独又称龙树为初祖者,何也?则如达摩东渡,传授心法,为震旦禅宗第一祖同也。台宗横宗龙树为高祖者,为饮水思源故。龙树著有中观论,流至东土。北齐慧文,读中观论,至因缘生法,悟一心三观,彻显三谛之理,遂授之于南岳;南岳受持,因是了悟,遂弘大法,普度群迷。后遇智者,亦以此心观授之。大师妙悟后,即将一心三观,从而发扬光大,拓开法华一宗,抗敌诸家,超乎群杰。故天台横宗龙树,竖宗智者,即此义也。今此止观,乃智者大师所著,故于大师之历史,不可不知。 $z6_@`[  
e[1hz_v  
大师乃五代时陈隋人,姓陈氏,世为颍川人,因晋时避乱,止于荆州之华容。父起祖,于梁元帝时,封为益阳侯;其母徐氏,梦香烟五采,萦回入怀,又梦口吞白鼠,因是而孕。诞灵之时,红光耸霄,邻人见之以为失火,争而视之,并无火事。是师产生,欲烹荤作食以为庆席,时火灭汤冷,为事不成。有二僧扣门曰:‘此儿道德所钟,必当出家。’言讫而隐。师眉分八彩,目耀重瞳,有古帝王之相。父母视如掌珠,在襁褓即能合掌。坐时面必向西,七岁至寺庵,僧教其普门品口授一遍,即能成诵;至十七岁时,欲发心出家,父母不允许,时作夜梦,身至一高山,下临大海,上有僧,举手招之。复伸臂,至山麓,接师入伽蓝。僧复谓曰:‘汝后当居于此,当终于此。’此山即天台山是也。故智者之后住天台,盖有宿缘焉。年十八父母相继逝世,即辞兄陈针,出家于衡州果愿寺,依舅氏法绪出家。至二十岁,进受具戒,精研戒律,凡开遮持犯,微细戒品,无不通达,并兼通方等大乘经典。后诵法华、无量义、普贤观经。历二旬诵通三部,进行方等,胜相现前。一夜梦诸经像杂乱满室,觉自身处高座,足蹑绳床,口诵法华,手则整理经书。此即表师后来,秉如来本怀,判五时八教,所有大、小、顿、圆,分别清楚,无混滥之弊。后闻南岳慧思大师,止光州大苏山,即往礼拜。思曰:‘尔昔与吾,同在灵山,共听法华,宿缘所追,今复来矣!’乃命其诵法华经,精进持诵。所谓切柏代香,卷帘进月,身心精进,不怠不辍;不起妄想分别,蓦直诵念法华,经二七日,诵至药王菩萨本事品:‘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忽然入定,于定中亲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是知释迦牟尼佛,现今仍在灵山说法,众生障深慧浅,故未之见。师即将所证悟者,禀知南岳大师,南岳叹曰:‘非汝莫证,非余莫识。’然后又告增进工夫,大师复加功用行,四夜精进,功逾百年。当时南岳告智者曰:‘汝所得者,乃法华三昧前方便;所发持者,乃初旋陀罗尼。获四无碍辩,纵令文字之师,千群万众,寻汝之辩,莫能极矣!当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师依止南岳大师约有七载,后南岳造金字般若,命智者代讲。大师纵无碍辩,唯三三昧,及三观智,用以咨审,余悉自裁。南岳手持如意,临席赞曰:‘善哉!善哉!可谓法付法臣,法王无事。余老矣!久羡南岳,当往居之。愿尔宏扬大法,勿作佛法断种人也。’师既奉训,不获从往南岳,遂同毛喜等二十七人,初至金陵,时皆未识大师,无从请法。有僧法济,自矜禅学,大师偶遇之,彼倚卧而问曰:‘谓一人于定中,闻摄山地动,知有僧铨练无常,此何定耶?’智者对曰:‘边定不深,邪证暗入,若取若说,定坏无疑。’法济即惊起而为师曰:‘我常得此定,为人说,即失此定。’从此名闻朝野,时当地宰官,闻风而来亲近求法者,不计其数。后帝亦来闻经,遂拜为国师,皇后皈依,待三十八岁时谓大众曰:‘余始座讲经,听者寡,而获益者众;第二会讲经,听众三四百,而获益者反少;第三会讲经,听众数千,获益者更少;足征佛法之不易入也。如此弘法,无益于世,余将去天台山隐居。’俟至山时,见有神僧,居定光庵中,似平素相识者,问曰:‘汝认识吾否?’师即知前于梦中所见者是。定光谓智顗曰:‘此处金地,是吾所住,北山银地,汝宜居焉。’智师乃于北峰创立伽蓝。是夜闻空中钟磬之声,正显大师得住之相。寺北别峰,名华顶,师往头陀,忽于后夜,大声雷震,风雨骤至。诸魔鬼魅,状甚可畏,大师安心空寂,诸魔自退。后魔复作家族父母兄弟之形而扰乱之,师唯深念实相,了达一切皆是幻化,本无所见。未几见一神僧,曰:‘制敌胜怨,乃可为勇。’后将天台山四面之海水,共三百里,尽作放生池,正显慈悲济物,为大师之本怀耳!后至荆州玉泉山,建立道场,关圣伽蓝为之现身保护,并以神力修建庙宇,请大师驻锡。大师于此作为弘宗演教之地,以后说摩诃止观、法华玄义、法华文句,台宗于是阐扬,门庭从此光辉。迨至六十岁入涅槃,而唯念弥陀,往生净域,以为归宿。大师一生之历史,事迹甚长,所说之法,有台宗三大部,时人称之为东土小释迦。而至临终仍念佛往生西方,所以弘天台宗之法师,多数兼弘净土。盖台宗与净宗,诚具有密切之关系焉!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和尚并不是代表落后的群体  如果和尚只能住在深山 那么佛法讲给谁听呢?
Posted: 2008-05-05 18:14 | 4 楼
清净妙莲华
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我们这里就是极乐世界
终身成就奖 优秀斑竹奖 宣传大使奖 特殊贡献奖 原创先锋奖 贴图大师奖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2
发帖: 1933
威望: 1970 点
银子: 2398 两
贡献值: 19600 点
在线时间:344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6
最后登录:2011-02-08

 

初、序 Q0sI(V#  
分二 hPkp;a #  
初、引四句明大纲
b`Zx!^  
@?sRj&w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ms-*c&  
VD*6g%p  
自此已下,是此书之别文。初段,为本部之总纲,叙全书之起要,即序分也;下十章,为正宗分;末后数行为流通分。初:诸恶莫作等四句,包括此一部止观,并且赅罗一代之佛法;三藏十二部经,无不于此包括殆尽。此四句,文浅义深;诸恶莫作,即是止;众善奉行,即是观;自净其意,即是止观不二,止观不二,即是诸佛之圣教,于佛法中,最为切要。无论学何宗、学何法,倘能依此而行,即名学佛。否则诸恶仍要作,众善不奉行,纵有聪智明达,精研三藏,亦是入海算沙,于佛法上,毫不相应,终成佛法中之外道耳! T=DbBy0-  
qz_7%c]K[  
然诸恶二字,须分眉目,恶法虽多,约有十种:所谓身三、口四、意三;身则杀、盗、淫,口则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则贪、嗔、痴,如是行者,则名为诸恶。若身不造杀、盗、淫,意不起贪、嗔、痴,口不绮语、两舌、妄言、恶口,此之谓:诸恶莫作;再言之,将已生之恶令灭,未生之恶令不生,然后称之谓诸恶莫作,方可以谓之学佛。所谓守口摄意身莫犯,即此义也。此为消极方面言,乃佛法之初步。由此进言之,不特诸恶莫作,而且众善奉行;不但不杀生,而且放生;不但不偷盗,而且进行布施;不但不邪淫,而且修梵行;不但不恶口、两舌、妄言、绮语,而且言柔软、和合、真实等语;不但不起贪、嗔、痴心,而且起布施、慈悲、智慧之心。诸恶莫作,止十善,即是消极;同时众善奉行,行十善,即是积极。即消极成积极,然后自利利他,救己救世,方可谓真学佛者之初步。故此二句言之最易,行之极难,所谓三岁孩童都识得,八十老翁行不得。能诸恶莫作,则意地安靖,不颠倒、不妄狂;能众善奉行,则心地光明磊落,心平气和,柔软善顺,而不粗暴,是谓自净其意。
[ 此贴被清净妙莲华在2008-05-08 12:58重新编辑 ]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和尚并不是代表落后的群体  如果和尚只能住在深山 那么佛法讲给谁听呢?
Posted: 2008-05-05 18:14 | 5 楼
清净妙莲华
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我们这里就是极乐世界
终身成就奖 优秀斑竹奖 宣传大使奖 特殊贡献奖 原创先锋奖 贴图大师奖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2
发帖: 1933
威望: 1970 点
银子: 2398 两
贡献值: 19600 点
在线时间:344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6
最后登录:2011-02-08

 

然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二句,义理幽深,自净其意一句,彻性彻相,义赅一切,理通大小。何谓自净其意?吾等众生,凡一举一动,所做所为,念念起于执著,如一布施,即谓我为能施,彼为所施,中为所施之物,三轮之体未空,憎爱之心难忘,思量分别,是非憎爱,即见思烦恼。六道凡夫,迷于真空之理,妄起分别,即见烦恼;对一切逆顺境界,起贪嗔憎爱,即思烦恼;由此起惑造业,以有漏因,感有漏果,故知纵行世间十善,心念著有,未净其意,皆有漏法也!若修观练薰修之无漏止,将见思烦恼消除,即可谓诸恶莫作,进修生灭四谛慧、无漏戒定慧、能成生空智,真空慧现前,是可谓之众善奉行。是知有漏之善,若心生染著,报尽还坠,终不能逃脱生死之樊笼,故亦是恶。如是世间十恶,有漏十善,皆是见思二惑之恶所摄,皆摒弃而不作。能不著相,则世间十善,当然须奉行,乃至无漏戒定慧,一切诸善,更须精进奉行。自净其意者,将心中之有漏见思妄想扫尽,观一切法,当体即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复执滞于有,即是诸佛之无漏教。 ,_ H:J.ik  
v4TQX<0s  
经云:‘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吾等众生之心地,自无始来,被烦恼之尘垢所染污,须将一把铁帚,扫除自心之烦恼,扫得干干净净方名自净其意。当知铁扫帚者何?即止观是也!修此止观,则将此心中之空有二边,但中等执著,扫除殆尽,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止观者何?止即诸恶莫作,观即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即是断德;众善奉行,即是智德;智断二德,即是福慧二严,福慧二德圆满,即名如来。所谓皈依佛,两足尊,又福德庄严,即是万善缘因;智德庄严,即是智慧了因;缘了二因有功,即显正因,此诸恶莫作等四句,乃为下文之提纲挈领,义理层层深入,务须微细研究,明白之后,身体力行,遵而修之。唯愿诸仁者,实践诸恶莫作:初则莫作粗而易见之恶,进而除细而难见之恶,乃至断二死三惑之恶;努力众善奉行:初则奉行浅易之善,进而行深难之善,乃至克修六度万行,中道妙善之善。所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如是除恶修善,断惑证真,尤须二边不著,中道不安,自净其意而后已。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和尚并不是代表落后的群体  如果和尚只能住在深山 那么佛法讲给谁听呢?
Posted: 2008-05-05 18:15 | 6 楼
清净妙莲华
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我们这里就是极乐世界
终身成就奖 优秀斑竹奖 宣传大使奖 特殊贡献奖 原创先锋奖 贴图大师奖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2
发帖: 1933
威望: 1970 点
银子: 2398 两
贡献值: 19600 点
在线时间:344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6
最后登录:2011-02-08

 

次、正序述本部之起缘 分五 *KF#'wi  
初、略叙止观之急要
}"H,h)T  
.hb:s,0mP  
若夫泥洹之法,入乃多途,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 hh%-(HaLX3  
%IA\pSE  
兹初二句,先叙方便法门虽多,而止观为其急要。若夫二字,发端之辞;泥洹,亦云涅槃,即是不生不灭之谓。涅槃即对生死而言,不生不灭,即是对生生灭灭而言。当知吾等众生,本是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原是不生不灭,良由真如不守自性,一念妄动,背妙明而为无明,迷本觉而成不觉;以是法身流转于五道,真性沉没于四生,将不生不灭清净涅槃之法,而转成为生生灭灭染污黑暗之法,终日向外驰求,枉受轮回,枉遭生死。如来以慧眼观之,甚可悲悯,故佛教人以从生灭,而证不生不灭。当知不生不灭即在生灭中,非离生灭外,别有不生不灭者也。不生不灭,即泥洹是也。佛见众生根性不一,习气垢病差殊,故说一切修行法门,如有一切之路径。然虽有多路,而究竟归元,一一皆证至不生不灭之泥洹涅槃,而为目的地。故云:‘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所有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趣证于泥洹实相之理,故云:入乃多途。 sE<V5`Z=  
BwEN~2u6  
然法门虽多,而此止观二法,可以赅罗一切行门,而且为一切法门中最直捷、最紧要之法。故云: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当知此止观二法,不仅天台宗一家修此,即中国十大宗亦不离乎此。他如贤首宗修法界观,行普贤行,即修此止观;净土宗之念佛,亦念此止观;唯识宗之修唯识观,亦不离此止观;不过他宗于止观之名,或有或无,或用其他之异名词耳。是知止观为一切入门之要道,泥洹大果之胜路,故云:不出止观二法。
[ 此贴被清净妙莲华在2008-05-08 12:59重新编辑 ]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和尚并不是代表落后的群体  如果和尚只能住在深山 那么佛法讲给谁听呢?
Posted: 2008-05-05 18:15 | 7 楼
清净妙莲华
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我们这里就是极乐世界
终身成就奖 优秀斑竹奖 宣传大使奖 特殊贡献奖 原创先锋奖 贴图大师奖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2
发帖: 1933
威望: 1970 点
银子: 2398 两
贡献值: 19600 点
在线时间:344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6
最后登录:2011-02-08

 

次、赞止观之妙能 !Pvf;rNI1T  
oulVg];  
所以然者,止乃伏结之初门,观是断惑之正要;止则爱养心识之善资,观则策发神解之妙术;止是禅定之胜因,观是智慧之由藉。 4[r0G+  
P )"m0Lu<  
初句,征起,次二句正显止观之功能。结,是结使烦恼也,谓见思结、尘沙结、无明结,凡夫众生,被此三种烦恼所结缚,所以终日昏昏糊糊,扰乱不休,以止之工夫,能伏此三种结惑,然仅能伏,而不能断,犹如以石压草。故止者,乃降伏结使之初步;观,即正观慧照,欲断除众生心中之烦恼,须用观慧以断除之。如以利刀,斩草除根,永不再生。故观者,乃断惑证真之正要,最初入手,非伏烦恼不可,烦恼伏,则断之易也。是知非止不足以伏结,非观不足以断惑。所言正要者,修此止观,目的在断烦恼、了生死、成菩提。无论何宗修行,皆使人断惑证真,而为根本,故谓之正要。 2WL|wwA  
? (Oy\  
次二句,亦显止观之妙用。欲爱养心识,非止不可;欲策发神解,舍观无由。善者,美也;资者,助也;吾人平素未修止观时,则心猿意马,妄想纷飞,修止后,则妄想净而意识明,浊念澄而心地清。故止为善于调养心识,美于资助性灵之方法。策者,进也、励也。前修止,将自心之妄想杂念潜伏,复须修观,以回光返照之功而观察,久之,则自心中之神通妙解,智慧光明,忽然涌现。总之,止乃止其散动,观乃观其昏暗;又止则放得下,观则提得起。故爱养心识,策发神解,非止观不可。夫此心识,本是生死之根,永嘉云:‘损功德,灭法财,莫不由此心意识。’既非善法,何须爱养之耶!当知此心意识,虽是恶法,但其中具有如来智慧功德,如浊水中有清水,故须善养之。且此心识,有随缘之用,以之造恶,则转马腹、入驴胎,流转轮回生死。若能用之于善,则了生死、成菩提,亦由此而期证。故天台宗,最初下手,教人以第六识心下手,意令从生灭而达不生灭,要人即妄求真,毋须离妄觅真。因我等众生,最初全真成妄,今修止观,即全妄而达真,若离妄求真,如离波觅水,无有是处。须知即波处,原来是水,妄处原来是真,只须于此不起思量分别之止,以微密慧照之观,绵密反究,久则心开,桶底脱落,此时所谓大地平沉,虚空粉碎,灵光独耀,迥脱根尘,即此谓也。是故非止不能调伏身心,非观不能开发神解。所以止观二法,相即而不相离,彼此资助,互相隐显,缺一不可。 (N6i4 g6  
^7cGq+t  
后二句显止观二法,互相由藉之谓。止是止息,即定止义,因修止能息自心之烦恼,不令散乱。是知止为禅定之胜因,禅定为止之胜果。禅定即是三昧,若不修止,何以能得三昧?三昧乃梵语,华言翻为正定,亦名调直定。因吾等众生,从朝至暮,终日忙忙碌碌,妄念东奔西驰,弯弯曲曲,不得调直;犹如缸中之浊水,不得清净。若以湛寂之工夫,久之自然清净;所谓万境当前,不动于中。若能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铁牛不怕狮子吼,犹如木人看花鸟。正万境当前时,自心湛湛寂寂,不动不摇,常在禅定之中,但未获禅定之先,亟须修止。故曰止为禅定之胜因,观是智慧之由藉一句。须知智慧由何而来,藉修观方能得智慧,故称由藉;观乃观照,即禅宗之照顾话头,心经之照见五蕴皆空,由从止而达观,藉定而发慧,所谓观从止生,慧由定发。故经云:‘无碍清净慧,悉从禅定生。’此之谓也。当慧照涌现时,自能了达一切诸法如幻,乃至澈知空假中,故欲得禅定智慧,非修止观不可。故此二法,无论修何法门,皆不离此。凡念佛、坐禅、以及闻经,皆不离此。譬如闻经一心缘法,湛然不乱,即止;法音送耳,历历明明,即观。此约闻经而言止观,即念佛,持名号一心不乱即止,佛号历历即观,及烧香散花,礼佛诵经等,一切行门,皆不离此止观二法。以上六句,总明修止观之功用。
[ 此贴被清净妙莲华在2008-05-08 13:01重新编辑 ]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和尚并不是代表落后的群体  如果和尚只能住在深山 那么佛法讲给谁听呢?
Posted: 2008-05-05 18:16 | 8 楼
清净妙莲华
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我们这里就是极乐世界
终身成就奖 优秀斑竹奖 宣传大使奖 特殊贡献奖 原创先锋奖 贴图大师奖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2
发帖: 1933
威望: 1970 点
银子: 2398 两
贡献值: 19600 点
在线时间:344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6
最后登录:2011-02-08

 

三、明止观之胜益 分二 %6,SKg p  
初、正明
(O?.)jEW(.  
sN*N&XG  
若人成就定慧二法,斯乃自利利人法皆具足。 29"'K.r  
Ecefi pG  
止为定之因,慧为观之果。若人以此二法圆足,即能自利利他。自利即是大慈,利他即是大悲。是知定慧具足,则能悲智双运,自他兼利矣! ~9]hV7y5C  
3?9IJ5p  
次、引证 rig,mv  
o3^l~iT  
故法华经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
)gIKH{JYL  
|Q6.299  
此是引经作证。佛自住于止观不二之大乘法中,即如其所得之法,无非以止观定慧之力,而庄严之。止而定,为福德庄严;观而慧,为智德庄严。福智二德为能庄严,自心本性为所庄严,能所不二,为妙庄严。今即以此自庄严之定慧,庄严众生,谓之以此度众生也。
[ 此贴被清净妙莲华在2008-05-08 13:03重新编辑 ]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和尚并不是代表落后的群体  如果和尚只能住在深山 那么佛法讲给谁听呢?
Posted: 2008-05-05 18:22 | 9 楼
« 1 2345» Pages: ( 1/11 total )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洞天福地社区 » 法海拾贝


Powered by 净业寺 © 洞天福地社区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