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正确认识佛法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清净妙莲华
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我们这里就是极乐世界
终身成就奖 优秀斑竹奖 宣传大使奖 特殊贡献奖 原创先锋奖 贴图大师奖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2
发帖: 1933
威望: 1970 点
银子: 2398 两
贡献值: 19400 点
在线时间:344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6
最后登录:2011-02-08

 正确认识佛法

0
g'(bk@<BP  
  (一)佛法不同于哲学上的唯心论 pH1!6X  
  一般人总以为佛法是唯心论的,在这辩证唯物时代已失去了存在价值。其实,哲学是研究存在与思维的关系,而佛教则以证到真如实相,解决生死为主题,原不必混为一谈。 *GT=U(d  
<+roY"  
  佛法说真俗二谛。就真谛说,照而常寂,本无可说;就俗谛方面讲,寂而常照,无法不备。我们研究唯心唯物,必先将“唯”字搞清楚。也就是第一性和第二性的问题。佛法所说,根尘(物)和合方生六识(心),“心本无生因境有”,正说明人的认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物是第一性的,心是第二性的,是存在决定意 4<y   
识的;不过就思想有其主观能动性的积极作用方面来说,佛法便有“唯心所现”的说法。但佛法所说的这个“唯心”,正指出它唯是主观的妄想分别,教人不要上当,要彻底加以破除。这就是佛法的唯心和西方哲学的唯心(夸大的观念论)绝对不同的地方。就存在与思维关系的密切来说,佛法有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心物共说的教理和即心即物、心物不二的说法,那末佛法又象是亦心亦物论。但因为心和物都是运动变化、生灭不停的假相,而说“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中论》),那末佛法又是非心非物论。可见佛法说心说物,原无定法,它的目的总在使人破除主观的分别执著而归到客观的真实,既一切不立,又一切不废,空有齐资,纵横无碍。所以光说佛法是唯心论者,对佛法是不够了解的。 $C4~v  
              jf~](TK  
bn(N8MFCV  
            (二)不是单纯的“劝人为善” Yj/afn(Jt  
  也有人以为佛教无非是“劝人为善”而已。这一看法实为似是而非,诚然,佛法是讲究为善的,因为它本来大无不包,细无不举。由于人们贪嗔痴慢、自私自利的思想和行为太多太深,所以不得不用五戒十善来作对治。而且佛不但劝人为善,更教人为善而要不住着于善,要有大公无私的“忘我”精神,方能达到觉悟的目的。这却不是一般人所能知道的了。 va6Fp2n<1*  
i5VZ,E^E  
                (三)不是消极逃世 b3ohTmy4(  
  “学佛是消极逃世的”,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人的身体既是物质,当然还得以物质来维持生活。因此学佛的人要照样穿衣吃饭,照样生产工作,而且应该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劳动观点,不过就在日用生活上加上一个觉照,不做违法乱纪、自陷苦恼的事,做到“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离世法而证佛法。”所以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法华经》也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又说:“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不但如此。学佛的人要处处不忘众生。经云:“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愿为众生趋走给使。”“负荷人生,永使解脱,”这又是佛法自我牺牲的服务观点。 Hr|f(9xA  
  可见学佛决不是消极逃世。至于大乘佛教四摄六度,悲智双运,入世救世,自度度人的精神,更是人间佛教的光辉典范,同时,学佛的结果,定力坚强,自能履险如夷,增长胆力;慧力明朗,自能观察微妙,应付宽绰。在人事日用上,在学问研习上,在服务群众、利益人生上,都能得其大用,形成了伟大的、积极的、光明快乐、自在平等的人生乐趣。从前有人说过:“学佛是在证悟到法性空寂,法相如幻,然后有事可做,然后可以做事!”真可谓一语破的,恰到好处。谁说学佛与现实人生不相结合呢! /Z:j:l  
&9L4 t%As  
  不过学佛也有消极的地方,那就是对于世间一切声色货利,五欲境界,平平淡淡,不过这种消极,正是准备大积极的一种手段啊!先哲所谓:“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x< A-Ws{^V  
mci> MEb  
                (四)不是神道设教 RY , <*  
  佛法所说宇宙人生的一切问题,完全是从实证的智慧中所生出的,与愚昧盲从不可理解的邪说根本不同,其所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平等观点,以及由意识的活动而自作自受的因果法则,更是与宗教家“创世主权高于一切”的迷信说法完全相反。所谓佛和菩萨,是能以佛法来自利利人,肯牺牲自己,为人民、为众生而服务,在不同觉悟程度上的人的代名词。可是由于千百年来民间习俗的影响,一切愚昧无知、荒谬怪诞的邪道百神,无不附会于佛,这不但埋没了佛教的伟大真理,也迷糊了世人对佛教的正确认识,我们不能不为佛教大喊冤枉。至于有学佛者本身的原因、堕落,以身谤法,造成了社会一般人士对佛教发生不良的印象,这不是佛教的问题,而是个别佛教徒自身的问题! 36 "n7  
8tj]@GE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和尚并不是代表落后的群体  如果和尚只能住在深山 那么佛法讲给谁听呢?
Posted: 2009-06-02 09:20 | [楼 主]
清凉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特殊贡献奖 灌水天才奖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0
发帖: 1733
威望: 1734 点
银子: 1937 两
贡献值: 4900 点
在线时间:93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30
最后登录:2011-02-18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Posted: 2009-06-02 15:24 | 1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洞天福地社区 » 觉海泛舟


Powered by 净业寺 © 洞天福地社区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