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说一丈不如行一寸——证严法师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落花谷主
闲看花开花落 任尔云卷云舒
优秀斑竹奖 特殊贡献奖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12
发帖: 617
威望: 651 点
银子: 108 两
贡献值: 4900 点
在线时间:415(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2
最后登录:2010-12-31

 说一丈不如行一寸——证严法师

0
人有二耳、二眼、一口、双手、双脚,此中道理:是要人多听、多看、少说话、多做事。修行贵在身体力行,说一丈不如行一寸。 3%<C<(  
+>g`m)?p  
多增一分真我 =vh8T\  
}98>5%Uv  
一切的修行法门,如坐禅、念佛等,都是为了收摄心念。“修行”,主要是多改掉一分假我,多增加一分真我。 /WnE:3G  
g#K'6VK{  
从自我做起 N 6O8Wn  
o8FXqTUcs4  
想拥有一个清净的社会并不难,但需先从无数个“我”与“你”开始做起。想要求整体的美,也必须从个体开始;有无数个美的个体,才会有大整体的真善美。同样的,响往生活在菩萨的世界,自己就必须先学习做菩萨。 qJT0Y/l:(  
qq0?e0H  
修德 VLg EX4  
lZt(&^T  
修德——是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累积而成,并抱持恒久心,于平常的言行举止中不离佛法的教育;如此,才是真正的学佛修德。 M`,XyIn  
FF Gqa&  
知羞耻 W)SjQp6  
EZ(^~k=I  
一个人只要有惭愧羞耻心,自然不敢做丧理败德的事情。所以,修行学佛一定要有惭愧心,知羞耻。 @#b0T:+v'  
L$Z(+6m5  
诚于内,形于外 PG)_L.7rJ  
vh>{_ #  
一个人的修养如何衡量?应是存诚于内,而形之于外。等人接物、言谈举止……,一切行动都充分表现内在的修养。 X`\:_|  
af+}S9To  
救世先救心 %bX0 mN  
q:HoKJv4  
要救世必须先救心,心成则身端行正;要家庭和睦,必须先从个人的修养开始做起,然后再以一个和睦的家庭去教化、影响其他的家庭,则家家和睦,社会安祥和乐。 $)e:8jS=  
s"0b%0?A  
深思熟虑每句话 VZA3IbK}  
]?9[l76O7  
时时刻刻注意自己所说的话,每一句话都要深思熟虑,是否合情、合理、合法?是否能利益众生,开导人心,使人开解烦恼? `:-J+<`  
.Tm- g#  
问心无愧 iTNqWU-o  
IB7tAG8  
修行要抱持一个原则与信念——为佛教、为众生,行为要光明正大,再大的委屈与打击也要忍受,凡事做到问心无愧的地步。 R~B0+:6  
{=At#*=A  
入群磨练 n2;9geq+  
Q.(51]'  
人的习性不同,各如其面。修行必须走入人群,和不同习性的人互相磨练、适应,并圆融共处、和睦相待。 qCJ=Z  
VvgN3e[  
最坚强的人 .~dEUt/|)  
>7>7/7=O  
行忍辱的人,是一个最坚强的人,任何人与事都击不倒他;能忍,才能成就天下大事。 S[@6Lp3q_  
.9\Cy4_qSd  
不毁谤同道 -Q`C q |s  
T=? bdIl  
修行除了自度之外,还要度人;时时刻刻培养善根(智慧)、慈悲(福德),绝对不侵犯、毁谤他人,尤其不侵犯、毁谤同道者。 C"T ,MH  
uaQ&&5%%J  
不伤害别人 =O^7TrM  
\!X?zR_  
人往往为了爱自己而损害别人,所以佛陀教导我们:修养的第一个条件,就是不去伤害别人。 V}`M<A6:  
wd`R4CKhP]  
彼此感恩、行善 7L{li-crI  
^~I @ spR4  
社会是群体的,只有一个人好或只有一个人向善还不够;希望拥有一个好家庭、好社会,就必须人人行善、彼此感恩。 2v|qLf e1  
&y3B)#dIJ  
个人是社会的起源 4ROWz  
V/UB9)i+  
社会形态源自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源自于个人的修养。若能先培养好个人修养,进而料理好家庭,社会秩序自然能渐上轨道。 '{D%\w5{  
$u,G Vq~  
何谓修行? *Yp qq  
w:tGPort  
所谓修行,即“修”心养性,端正“行”为,常存惭愧心勤勉精进。如修学而不精进,不知反省自己,就是没有惭愧心;心无惭愧者,行为必然不端,遑论修心养性? byj[u!{  
Nzc>)2% N  
福至心灵  'O1.6*K  
jg^^\n  
有就有福,有福心就灵,是谓“福至心灵”。 n^Au*'  
J:W'cH$cR  
不要小心眼 #HcI4j:s!  
`1p?*9Ssn  
为人处事要小心、细心,但不要“小心眼”! }I<N^j=/pO  
?hSha)1:  
步入解脱门 ) hPVX()O!  
4O Zy&,  
平常多调伏自己的心念,培养正确的人生观。若能降伏“忧烦”的魔军,看淡世间的利欲,得时不贪着,失时无挂碍,这才是步入解脱门。 3z$\&& BR  
NQ3|\<Wt  
时时尊重他人 :,=Fx</H  
\1khyF'  
若想在世间成就事业,一定要先成就自己的品德;要成就品德,必须先从“随时随地尊重他人”的基础做起。 :dbV2'vIQ  
`QAh5r"  
练心 R]fYe#!"  
)ldUayJ  
人生在世,常会接触复杂的人事;所谓“修行”,就是要藉复杂的“人与事”来练心。 f8F1~q  
8ok7|DJ  
不散播是非 8I {56$  
6NKF'zh  
无意间的散播是非,虽然没有伤害别人的身体,但是却毁坏别人的名誉形象,这种罪过比伤害别人的身体还严重。 [EcV\.  
g BH?l/  
启发自我觉性 VG#$fRrZ  
1o)=GV1  
修行,得靠自己精进地启发自我灵明的觉性,不能期待不劳而获的成果。 nR#a)et  
?-M)54b\  
以众人为重 {9,R@>R  
/T4VJ{D  
学佛要注重道与理,关心人及事。能以众人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日常人事中自我磨练,以毅力、勇气突破障碍,才是真正学佛的精神。 qIUC2,&g  
.k|-Ks|d|  
苦修 hG[4O3jo\  
\c'%4Ao  
苦修,是清心少欲、磨练吃苦的心志。 Wpa$B )xg  
CYMM*4#  
放弃忧愁惶恐 pIrv$^  
7a27^b  
人一旦生活在忧愁惶恐中,就很容易丧失自信心而陷入怯懦与逃避的深渊。 IFkvv1S`  
8:BQHYeJK  
不谈神通怪力 *%]+sU  
3 pHn_R  
除了对人与事必段信实外,讲经说法也要合情合理,不可谈神通怪力、从动人心的言论;如此,才能提高正信的智识水准,引导众生走向善道。 S@;&U1@h  
1_XO3P\  
修学三要 G-ZrM  
<(ubZ  
修学者三要:一、要有赤子之心——直心是道场。二、要有骆驼的耐力——工作时,要有骆驼般的耐劳和耐力。三、要有狮子的勇猛——努力精进如狮子的威猛。 W=!F8g|Qz  
sL;z"N@PK  
同参 Udg & eEF  
fjF!>Dy  
同参,是同修间彼此相互切磋、去除习气,唯存清净佛心的意思。 ArLz;#AOn  
p}cd}@cQ6  
同道 u_hE7#i  
ktdz@f  
同道,是指同修间若有错误的行为,可彼此更正、相互惕厉之意。 20S9/9ll  
&P{o{  
圣人无梦 Kn3YI9  
7v.#o4nPK  
古人说:“圣人无梦”,是形容圣人并不把梦当一回事,精神不执着于梦境,不理会梦中事,每天睡醒之后就面对现实的生活。 DHSU?o#jY  
:K!GR  
修行修心 Uv#>d}P  
ZA) SJWwD  
修行人的心境,要如“乌过白云,鱼跃水面”般——空中无迹,水面无痕;不为消逝事物而烦恼,心境安然而自在。 dY48S{  
@|jKO5Y  
戒、定、慧三学 )<m=YI ;<  
Mt]=v}z  
戒是不起心动念,守住本分,戒掉一切名闻利养的贪念;“定”是遇到任何困境,都能守持志节、临危不乱;“慧”是能运心转境,于平静中突破重重困难。 V7Vbl?*n  
:9v*,*@x  
四重德行 o9DYr[  
00$ @0  
修行者为完成“德行”,日常生活不可离“四重”,即“言重、行重、貌重、厚重”。 cWX"e6  
$ l0eI  
“言理”即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能鼓励人心向上,并解开众生的心结;所以“言重”则“有法”。 tRpL0 =y  
FCUVP,"T  
“行重”即行仪庄重,举止有节;是故“行重”则“有德”。 Ncs4<"{$  
;HD 4~3   
“貌重”即待人接物能刚柔并济,令人欢喜亲近又不致轻浮,亦即孔子所说:“温而厉,威而不猛。”涵有“温、良、恭、俭、让”之威德;故言“貌重”则“温威并重”。 W o<PmSt9i  
 <Hq6]\<  
“厚重”即心宽意厚,善解人意,常怀欢喜心,乐于利益人群;所以“厚重”则“人人皆欢喜”。 GF$rPY[  
4O5n6~24  
闲看花开花落 任尔云卷云舒
Posted: 2009-06-21 11:38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洞天福地社区 » 法海拾贝


Powered by 净业寺 © 洞天福地社区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