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妙莲华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我们这里就是极乐世界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2 发帖: 1933 威望: 1970 点 银子: 2398 两 贡献值: 21600 点 在线时间:344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6 最后登录:2011-02-08 | 中国佛寺建筑的结构与特色 0 中国佛寺建筑的结构与特色 e5fJN)+a 作者:觉 真 GLc+`,. f{ S)wE>; -------------------------------------------------------------------------------- p fAp2" BY,%+>bc) XA9$n_|bw mMT7`r;l &;9<a^td `-ENKr] F$F5N1< 内容提要:中国佛寺建筑,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早已成为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古往今来,许多珍贵的建筑实例,都是有赖于寺院才得以保存至今。当我们面对这些宝贵的遗产时,如何保存好现有的佛寺古建,能够“修旧如旧”地使其传诸于后世;在复建佛寺时,选择怎样的式样和布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主要课题。本文就是从佛寺建筑中,最具特色的结构入手。将佛寺建筑(佛殿)的结构与佛殿寺院的结构(布局),作了一些简单的介绍。分别从台基、墙柱构架、屋顶三方面叙述了佛殿的结构特色;用廊院式、纵轴式、自由式三种布局方式。概括了佛教寺院的结构特色。旨在能够使人们对历代佛寺建筑的演变历程和表现出来的建筑风格有一些具体的了解,并从中得到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佛寺建筑 结构 布局 伽蓝七堂 f<|8NQ2y. Y<#7E;aL 作者觉真法师,中国佛学院讲师。 -oF4mi8S tGmyTBgx 6t]oSxN 一、中国佛寺建筑的由来 L1)?5D =K8`[iH 1ygu>sKS&A WHAEB1c#Q 佛寺,梵文作vihara, 音译为毗诃罗,意译作住处、遊行处,泛指安置佛像并供僧止住以修行佛道的处所。在《释氏要览》卷上中解释说: S2jo@bp! {!oO>t 寺,华题也。释名曰寺,嗣也。谓治事者,相嗣续于其内也。[1] *+p'CfsSka kV6>O C&^ 此外,佛寺尚有净住舍、法同舍、出世间舍、金刚净刹、寂灭道场、清净无极园、远离恶处、新近善处[2]等诸多的别名。 wK#UFOp P!bm$h*3? 我国有佛寺之始,一般均溯自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造立的白马寺。椐《魏书·释老志》等一些资料记载,东汉明帝派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赴天竺求佛法。永平十年,他们与中天竺僧人摄摩腾、竺法兰二位圣僧,携带佛典、佛像回到帝都洛阳,暂居于鸿胪寺内。按《汉书·百官公卿类》第七记载,鸿胪寺之最高长官为鸿胪卿,系专门负责掌理接待外宾及凶丧仪庆等事的处所。 zKV{JUpG FLy|+4D_%4 腾兰二人角力既胜,明帝忻悦,初于鸿胪寺延礼之,寻令别择洛阳西雍门外盖一精舍。以白马驮经来故,用白马为题也。西僧乍来,权止公司,移入别居,不忘其本,还标寺号,僧寺之名始于此也。[3] i-E&Y*\^9H ,st4K;- 由此可知,我国佛寺最早的称谓是源于官方所设,以接待四方宾客的鸿胪寺。可惜的是,白马寺在建成以后便迭遭兵燹,现在早己不复旧观了。《魏书》中有对当时白马寺的生动描述: y
I mriCT NJl|/(]v 自洛中构白马寺,盛饰佛图,画迹甚妙,为四方式。凡宫塔制度,犹依天竺式样而重构之。从一级至三、五、七、九世人相承,谓之浮图。[4] XyhOd$) }
A#C 继白马寺之后,在后汉献帝中平五年至初平四年(公元188~193年)丹阳郡人笮融在徐州 &5d>jEaB} v/yk T9@; 大起浮屠祠,上累金盘,下为重楼,又堂阁周回,可容三千许人。作黄金涂像,衣以锦彩。每浴佛就食及观者且万余人。[5] h r6f}2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