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佛教唯心吗?居士怎样学佛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清凉地
物来则映,物去不留,安住当下,无弃无求。
特殊贡献奖 优秀斑竹奖 原创先锋奖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0
发帖: 1283
威望: 1287 点
银子: 1681 两
贡献值: 4950 点
在线时间:2718(小时)
注册时间:2008-05-01
最后登录:2010-12-31

 佛教唯心吗?居士怎样学佛

0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对中国的文学、艺术、天文、建筑、科学、道德、哲学……影响甚深,已成为中国思想的三大支柱之一。        什么是佛教呢?佛教是佛陀的教育,不是宗教,更不是迷信。 eoQt87VCU  
        说信仰佛教是迷信者大约有两种人:一是自己对佛学教理迷而不解或根本无知,都妄听他言,人云亦云,迷而信之;二是别有一番用意在心头。 |UQ [pas  
        为释群疑,以正人们对佛教的认识,现将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以问答形式示之于众,若见解有错误之处,希求大德斧正;正确见解,悉与有缘佛法或初机学人共修共研。 \VW":+  
;'Z"CbS+  
    一问:什么是佛教所说的心?佛教是唯心主义吗?
      答:佛经云:“心觉是佛,心迷是魔”,佛教所说的心,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脏”,也不是指人的思维、佛教所指的心乃意根,没有染污,圆明净妙。如明镜了无一物,有物当前时,又无不彻照。物来不拒,物去不留,守我天真,不随物转。心而本性,又名自性,人人本有,与佛不二。 -ik((qx_  
        心本无形,因尘有相,尘灭心灭,真心湛然; `zl,|}u)  
        心性本觉,向内驰求,见性成佛; `_ZbA#R,  
        心性清净,被五蕴所染,而生妄想;被六尘所污,故生执著。众生若离妄想、执著,“自性”就依然灵洞明彻,湛寂常照。修持佛法,就是为了去妄想、执著、明心见性,成佛就是成就你的“自性”。因此,身心外求法,就是魔业,错会了佛法的真谛。 Nt?=0X|M  
        佛在说法时,因所说法门不同,所用名词也不一样,“心”之一字,在楞严会上称“真心”,“如来藏”;在金刚会上称“实相”,“真空”;在净土法门中称“清净心”。其他经上有称“真如、本性、菩提、法性、般若、法身等”都是“心”的假名。 ;b=7m#5  
        因此,佛教所说的“心”与哲学所说的“唯心主义”根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唯心主义的心是思维、是意识,是有分别有执著的心理作用。二者有本质的区别,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T-kHk(  
.RmoO\ ,Gm  
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
Posted: 2008-05-10 23:11 | [楼 主]
清凉地
物来则映,物去不留,安住当下,无弃无求。
特殊贡献奖 优秀斑竹奖 原创先锋奖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0
发帖: 1283
威望: 1287 点
银子: 1681 两
贡献值: 4950 点
在线时间:2718(小时)
注册时间:2008-05-01
最后登录:2010-12-31

 

二问:居士应当如何修持佛法?
        学佛,就是学习佛的知见,时时、事事、处处对照佛法,检点、修正自己的错误言行。通过持戒、修定、成就自己成贤成圣的智慧。经过一番脱胎换骨的修持,不断地放下宿世累积的对五蕴、六尘的妄想、执著,不断的背尘合觉,最后彰显自己的本具佛性。
        由于众生自性被世尘染污太深,所以修持佛法的道路是艰苦而漫长的。更何况邪师的误导和自己的退心,因此,修行的道路上,半途而废者大有人在,一世修行也不得正觉者甚多,那么,如何修持才能如法呢?
        1.以“四依法”为尺度树立正知正见,才能如法修行。
        “四依法”是佛陀临涅盘时,指示弟子以及后世学人修学佛法的四个标准。只有遵循佛陀的教诲“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修持佛法,才能具正法眼,辨别邪师还是善知识,在修行的道路上不走弯路或错路。
        2.要解、行并重
        现在一些学佛人,有的重解、有的重行。重解者,研读经藏,深入教理,但忽视了以佛知见修正自己的言行;重行者,虽也有布施、放生,在寺院中无偿劳动,但因没有用佛的知见指导自己的这种修行,因此,贪、嗔、痴、慢、疑、不正见很难放下。有解无行的学佛,容易产生偏见甚至邪见;有行无解的学佛容易产生无明。只有通过信、解、行、证这样的修行层次,才能入佛知见。佛是通过解、行并重的修行而达到福慧圆满的果位的。因此,我们学佛,必须解、行并重,才能避免邪见,扫除无明,直趋觉路。
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
Posted: 2008-05-10 23:14 | 1 楼
清凉地
物来则映,物去不留,安住当下,无弃无求。
特殊贡献奖 优秀斑竹奖 原创先锋奖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0
发帖: 1283
威望: 1287 点
银子: 1681 两
贡献值: 4950 点
在线时间:2718(小时)
注册时间:2008-05-01
最后登录:2010-12-31

 

    3.时时、事事、处处不忘“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佛学佛法要时时、事事、处处以佛为师,以佛为榜样。不能手持经书时想起佛,放下经书就忘了佛;走进寺院想起佛,出了寺院依然故我。这样修行,即使到死,也难成就。   
  居士自从皈依了佛、法、僧、就要“诸恶不作,众善奉行”,尤其要自律、要“自净其意”才能勤消贪、嗔、痴,清净身、口、意。
    4.虽做世间事、不存世间意
  居士的职业有农、工、商、学等等,工作生活都与社会有着广泛地接触,要身做世间事,但心不应存世间意。
  什么是“世间意”呢?净空法师说:广义上讲“世间意”就是心住于“五蕴六尘”,执著在“贪、嗔、痴、慢、疑、不正见”上,心被世间法所缚,是难以修习出世法的。居士应当身做世间事,心不被世法所累,方可出世。
    5.居士当修“三福”
  福者:①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③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6.居士应当以“四德”自律
  四德者:①清心寡欲,对于世间欲乐,享受不妄事追求。
          ②报国利民,但对功名利禄,顺其自然,得失自在。
          ③能行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行好事、说好话、存好心、做好人。
          ④以道为乐,清净自修。集修要守“六和敬”。不为烦恼所缠,心中常存真诚、清净、平等。
  居士是佛教的外护,佛教要普化众生,居士首先要为大众做出表率,做一个合格的居士,就是在宏扬佛法上行不言之教。
[ 此贴被清凉地在2008-05-11 00:04重新编辑 ]
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
Posted: 2008-05-10 23:15 | 2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洞天福地社区 » 你说我说他说


Powered by 净业寺 © 洞天福地社区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