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佛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略疏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清净妙莲华
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我们这里就是极乐世界
终身成就奖 优秀斑竹奖 宣传大使奖 特殊贡献奖 原创先锋奖 贴图大师奖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2
发帖: 1933
威望: 1970 点
银子: 2398 两
贡献值: 19600 点
在线时间:344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6
最后登录:2011-02-08

 佛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略疏

0
佛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略疏  卷上 =1gDjF9|  
b*lKT]D,  
唐、至相寺沙門、 智儼  述 &FL%H;Kfx  
#Y;.>mF  
將欲釋文先於文首作五門分別。一明教興所由。二明藏攝分齊。三明教下所詮宗趣及能詮教體。四釋經題目。五分文解釋。 `y1BTe&  
1zdYBb6;j  
初、教興所由者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者蓋是實智之美稱。真德之通號。宗本冲寂神凝湛一。獨曜幽原圓明等覺。含暉至朗而泯於分別。冥津玄曠而隱於緣數。斯乃可謂眾生之本際涅槃之圓旨。因緣之實性法界之說府是知真性虛融。斯無不在一言。無所不攝殊說。更無異盈但為聖化隨機明教門非一。為進初心菩薩爰引根熟聲聞。遂分張別分以成空文堅固之教矣。 1k!D0f3qb  
-6u H.  
第二、藏攝分齊者有三。一約一乘二約三乘三約自部種類。此經所為名同小乘。所有法門主伴不具。所述文義唯局一法。唯說理門遂其解行。以此為驗非即一乘。若從所流皆依一起。第二約三乘辨者有二。第一所詮三故藏即為三。第二所為二故藏即為二。所詮三者一謂定學是修多羅藏所詮。二謂戒學是毘那耶藏所詮。三謂慧學是阿毘達摩藏所詮。此經是修多羅藏所攝。第二門者一小乘藏二大乘藏。亦言二乘及以三乘。云三乘者有二義。一約根辨三人同依一法故。二約法辨對三人所軌故。此經即是大乘三藏所攝也。第三自部種類相攝者。般若經依梵本三十萬偈譯成六百卷。總作十六會說處別有四。前六會同王舍城鷲峯山說次三會同在室羅筏誓多林給孤獨園說。次一會他化自在天說。次四會還同前誓多林說。次一會同前鷲峯山說。次一會在王舍城竹林園白鷺池側。說此金剛般若經當第九會說。梵本有三百偈今成一卷。亦無別品。若準說經依處之義理亦不同。初依處者王舍城說舉教自在敵非顯德義靜相勝故也。第二處者表顯化生分齊臨機濟危拔苦之相也。第三處者顯處校量明教尊勝覆蔭決定故也。第四處者顯教自在防非顯德眾義建立。亮神之所津潤之狀相也。 NY~ dM\  
zXj>K3M  
第三、教下所詮宗趣、及能詮教體者有二。一總明宗趣。此經即用三種般若。一實相般若二觀照般若三文字般若。所以知者為下經文具明理行及教三義故。第二別明宗趣者有五義。第一教義相對用教為宗以義為趣。第二因果相對以因為宗用果為趣。為下文中所住及修行并調伏竝約成因行義故。第三人法相對者用法為宗以人為趣為依法成佛故。第四理事相對者以理為宗用事為趣。第五境行相對以境為宗以行為趣立境教欲成其行故也。第二能詮教體者若約一乘以唯識真如為體。不可以分別智知故。若約三乘有二義一同小乘教二同一乘教。具如經論。 n (OjjR m  
YH6snC$u  
第四、釋經題目 11i"nR|  
+ckMT3  
佛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元魏三藏留支譯 (音釋)琳音云。正梵音嚩折羅此翻云金剛。般若。般本梵音云鉢囉(二合)囉取羅字上聲兼轉舌。其二合者兩字各取半音合為一聲。古云般者訛略也。若(而者反)正梵音枳(音鷄以反)孃(取上聲二合)合為一聲(守護國界經呪云枳孃唐言智慧或云正了知)古云若略也。波羅蜜。波正梵音應云播(波箇反引聲)羅正梵音應云囉(取羅上聲轉舌呼之)蜜多正云弭多(弭迷以反)具足應言嚩折囉鉢囉(二合)枳孃(二合)播(二)羅弭多素怛纜。 {&u Rd?(  
?+3R^%`V  
佛者此既三乘教故佛是化身佛。說者陳章吐教故名說也。又化佛不說法身授與說也。金剛等者從喻名也。智難壞故喻金剛也。般若等者西域語也。此云實智。般若即智。波羅即彼岸也。所言蜜者此云到也。真照之慧窮源實相性出無染義顯終極跡絕有海。故云智彼岸到也。所言經者真淨之教文詮理緯。顯用行心訓儀常則謂之為經。 6o$Z0mG  
0v;ve  
第五、分文解釋者經文有三。初序分二正宗三流通。序有二種。一證信序二發起序。初證信序興所由者阿[少/兔]樓馱教彼阿難問其未來四法。一問經首安何字。二問未來以何為師用戒為師。三問未來弟子依何而住依四念處住。第四惡性人云何共住以梵壇治之。又約佛序及弟子序現在序未來序等。思以準之不勞繁解。 OZ eiH X!  
l>A\ V)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在舍婆提城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序經文有六句。一如是者大論云信順譬信於實法順而敬舉也。二我聞。三一時。此有三義。一平等時謂無沈浮顛倒。二相應時謂今聞能聞正聞。三轉法輪時謂正說正受。四佛婆伽婆此有多義。即身口意滿等也。五住處。六同聞眾。辨所為機及同聞影響眾。又釋前之二文局在證信。後之四句義通發起。問所以無菩薩眾者。答般若堅固甚深難識。若影響徒眾及所為機通菩薩者迴心。聲聞及凡夫等於斯絕分。為欲引下故略不明。就其第二發起序中大分有二。初佛世尊訖乞食緣為前方便。二爾時諸比丘下正時集眾以顯發起。 !?yxh/>lM  
-s{R/6 :  
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鉢,入舍婆提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食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鉢、洗足已、如常敷座,結跏趺坐,端身而住,正念不動 初文有四。初嚴儀乞食。即為行始。二於其城中下。還歸本處。顯行終。三飯食訖下。為顯法方便。四結跏趺下。顯定依止。 g<M0|eX@~  
w#W5}i&x  
爾時諸比丘來詣佛所。到已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退坐一面。爾時慧命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向佛合掌。恭敬而立。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應供正徧知。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云何菩薩大乘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降伏其心 第二文中有四。初正時集眾。二爾時慧命已下。為請法方便。三白佛希有下。讚佛具德。四世尊云何下。正明請問。以顯發起。此問有四。初一總顯發心之相。二問所住之理。即顯問實相般若。三問能修行。即問觀照般若。四問降伏心。即調伏方便。即問文字般若。下答準之。就第二正宗文中大分有三。初讚問善哉。誡眾略說。即為立義分。二佛告須菩提諸菩薩下。廣辨般若體相。即為解釋分。三須菩提菩薩發阿耨多羅已下。結說究竟分。 g* %bzfk=|  
6!*K/2:O  
[
[ 此贴被清净妙莲华在2008-05-13 13:28重新编辑 ]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和尚并不是代表落后的群体  如果和尚只能住在深山 那么佛法讲给谁听呢?
Posted: 2008-05-13 11:40 | [楼 主]
细雨留香
特殊贡献奖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2
发帖: 74
威望: 79 点
银子: 105 两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25(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8
最后登录:2009-01-23

 

深奥啊,没有一定佛学基础是看不深刻的。
Posted: 2008-05-17 10:41 | 1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洞天福地社区 » 法海拾贝


Powered by 净业寺 © 洞天福地社区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