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阿育王寺 --]

洞天福地社区 -> 曲径通幽 -> 阿育王寺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雨中莲花 2009-05-11 07:59
阿育王寺位于宁波东南面,鄞县宝幢山南麓。它始建于西晋太康三年,为禅宗名刹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尤因藏有一颗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顶骨)而闻名于世。阿育王寺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以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刹,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僧人慧达结茅草创,东晋义熙元年(405年)始建塔亭禅堂,南朝梁普通三年(522年)兴建殿堂,梁武帝诏赐寺额为“阿育王寺”,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册定为“天下禅宗五山之王”。阿育王寺几经兴毁,今建筑除元代上下塔外,均为清代以后所建。寺院占地8万平方米,规模宏大,现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舍利殿、藏经楼、宸奎阁、云水堂、钟楼等殿堂楼阁轩600多间,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集建筑、雕刻、园林、绘画艺术之大成。阿育王寺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寺观之一。

    阿育王寺依山坡而建,从山门入,依次是鱼乐园、天王殿、舍利殿、法堂、藏经楼等,层层递高与四周山川十分和谐,富有民族风韵,形成一套布局完整的古建筑群。阿育王寺因舍利而闻名,因此供奉舍利塔的舍利殿,是寺内最庄严的场所,系公元1909年按北京皇宫模式建造,用琉璃瓦盖顶,整个建筑金碧辉煌,鹤立于全寺建筑群中,佛国珍品舍利塔就供奉在舍利殿内。此舍利为释迦牟尼的顶骨,与北京玉佛寺舍利和西安法门舍利(指骨),为国内仅存的三处佛舍利,是稀世佛国珍品。藏舍利的舍利塔,塔身青色,高一尺四寸,方广七寸,五层四角,四面窗孔,每层雕有菩萨神像。塔内顶悬宝磬,极小的一颗舍利就在磬中,圆转不停.游客很细心窥视才可见到,因光线照射角度缘故,看到的色彩不一。传说如能看到红色,就能交好运,蓝色次之,黑色最糟。

    唐天宝二年(743年),高僧鉴真第二次东渡,由岭南出海,到浙东海面遇飓风,获救后曾挂单于阿育王寺,为寺僧鉴赏过舍利。如今,阿育王寺内还保存了一尊鉴真塑像。历代帝王、高僧和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不少手迹、碑刻。殿上有宋高宗书写的“佛顶光明之塔”和宋孝宗写的“妙胜之殿”匾额;月台两侧壁上有唐代万齐融撰文、范的所书的“大唐阿育王常住田碑” ;殿壁回廊还有宋代张九成撰书的“妙喜泉铭”,苏东坡写的“宸奎阁碑记”;殿后壁有唐石雕四大金刚和法堂两侧壁上的“十六王子”砖雕,神态逼真,气韵丰实多彩,以及明清以来董其昌、梅调鼎、章炳麟等名人书写的碑、匾、楹联和铭志近百件。阿育王寺为旅游胜地,风景优美,古迹众多。寺东侧的上塔,又称“东塔”建于唐初,后经风雨剥蚀而倾圯。元代重建;民国时曾遭雷击,塔顶被毁;1990年集资重修,并新辟禅堂五盈,塔身恢复原状。塔中有梯,每层均辟窗口,举目远望,云林尽收眼底。明代御吏王应鹏写有《登育王寺上塔》诗“病眼多年慵来开,强持筋力上高台。野花正在林间发,海鹤初从何处回?天际千峰飞白日,云中万壑起晴雷。无端一霎冥冥雨,疑是双龙叫法来。”下塔又称“西塔”,系元朝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重修,采用木结构,高达36米,为本省仅存完整的一座元朝古塔,“文革”后,人民政府又对下塔进行大修加固,面貌焕然一新。阿育王寺所在的鄮山,被佛家称为“六殊胜八吉祥地”。这里相传有迦叶佛左脚踏过的迹痕,上盖一石亭,为“佛迹亭” ;亭旁有曲径可登鄮山之巅,登上峰顶,建有“极目亭”,可恣意凭眺;晴日澄空,便见东海,故又名“望海亭”,亭下有“陨石”,可坐10许人,古时常有文人煮茗赋诗;其下一丈余,有“仙书岩”,镌书“才神”,相传为葛洪手笔,传说中“七佛深浴之处”七佛潭,潭水清洌,是夏天避暑好去处。寺东里许有“金沙井”,又称“龙潭”。寺院前玉几山为太白山分支,山形如几,故名。上有大权洞、七郎岸、涌现岩(发现慧达和尚舍利处)、翠渚坡(慧达和尚灵骨埋葬处)等胜迹,均值得一游

雨中莲花 2009-05-11 08:00
图片怎么传上来啊 [s:10]

清凉 2009-05-11 13:34
嘿嘿嘿在添加音频那儿就有添加图片呀


查看完整版本: [-- 阿育王寺 --] [-- top --]


Powered by Lxwa © 2008 DoTFD
G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