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修行中请不要把“执着”当“精进”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清凉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特殊贡献奖 灌水天才奖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0
发帖: 1733
威望: 1734 点
银子: 1937 两
贡献值: 4900 点
在线时间:93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30
最后登录:2011-02-18

 修行中请不要把“执着”当“精进”

1

    学佛修行一定要精进,若懈怠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进两腿,终不得见法。禅宗十牛图中的第一图,诗曰:茫茫拨草去追寻,水阔山长路更深。力尽神疲无觅处,但闻枫树晚蝉吟。在求法寻牛过程中,常常使人力尽神疲,不见牛迹。非常赞叹处在这个阶段的师兄们的求法精神,不过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不少师兄的方法有些偏颇了,以至于偏离了学佛修行的重点:“放下”与“无所得之心”以及“平常心”“平常心是道”的修行准则。
    正确的修行是一个放下的过程也是很愉悦的修行过程,放下一分就快乐一分。偏偏我们就放不下,我们常常是放下A即又提起B,放下B又提起C;这种过程伴随着修行之路,金刚经有这么个语句:说XX,即非XX,是名XX。佛陀慈悲,意在破除众生对XX及XX名相的执着,以及思惟XX的缘起,所以,正确解读佛教名相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有深厚的正法闻思基础,否则,越精进修行,也许离道越远了。有了正确的闻思基础后,佛陀要求修行者要“无间等”修行,于“行、住、坐、卧、语、默、动、静”无间等修行,修行遍一切处,这就是“精进”的含义,可是我们往往错解了,把自己的执着等等当成了精进。
    比如:有些人每天给自己定功课,雷打不动,虽然这也值得赞叹很有魄力,以为这样才是修行,可是,生活中如果该做的事没去做,该尽责任的没尽责任,又如何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呢?这种执着会造成矛盾冲突的,难道做功课(如:打坐、念佛、念经、善事等等)是修行,做事就不是修行了吗?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条件,制定合理计划,动静结合,千万不要生搬硬套哦!其实,这也是修行人的通病,自己把自己界定为如何才是在修行,而不做功课就是放逸,无形中把自己的修行面狭窄化了,界定出了另外的一个界限,错失了很多的修行的机会。更谈不上“无间等”了。
  又如:收摄六根(这对初学者是很必要的方法),但我们往往在根尘接触时,努力使根尘断绝,不使外尘染于心,这样的修行是很用力费事的,须知根尘接触的当下,正是用功之处,转念间正是四正勤的运用,正是“无间等”的修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精进,而断除六尘的执着,将使我们的生命暗淡无光了。
  又如:初学者的法执问题,若没有很扎实的闻思基础而急于实修之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一门深入,心不明,慧不开,走上歧路或着相却不知,越用功修行离道越远,以及争辩法门高低,岂不悲哉!
    再如:有些修行者有了某些神通,却执着之,以为修行有所得,表面上很精进用功,实际是在助长“我慢”,与解脱毫不相干。我们要以平常心对待之,真理实相“无我”,执着“我能”“我所”非精进也!不用到处宣扬自己能看到什么或者能听到什么或者知道前世的一些事情,就算你知道你看到也不可太着这些东西。
    诵经不用非得每天规定多少多少部数,不是非得多少天把咒语背会,不是非得规定每天刻意去行善。
    以上列举二三,与师兄们共勉!太过刻意于“精进”的同修,并因为精进而会引起新的烦恼。恼,   
    当然了,我也并不是为自己这些天没有修《金刚经》而找的借口,是真的实实在在的。也是今天群里的一师兄很不客气的问我的问题所想到的,同时身边也有位师兄有意无意的刻意去执着一些“修行”。在这里感谢那位师兄使我哑口无言无法回答的反驳争辩,及他的所感让我明白了很多。

阿弥陀佛。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Posted: 2008-05-06 20:18 | [楼 主]
清净妙莲华
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我们这里就是极乐世界
终身成就奖 优秀斑竹奖 宣传大使奖 特殊贡献奖 原创先锋奖 贴图大师奖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2
发帖: 1933
威望: 1970 点
银子: 2398 两
贡献值: 19400 点
在线时间:344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6
最后登录:2011-02-08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不单是诵经念佛而已。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和尚并不是代表落后的群体  如果和尚只能住在深山 那么佛法讲给谁听呢?
Posted: 2008-05-06 21:52 | 1 楼
清凉地
物来则映,物去不留,安住当下,无弃无求。
特殊贡献奖 优秀斑竹奖 原创先锋奖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0
发帖: 1283
威望: 1287 点
银子: 1681 两
贡献值: 4900 点
在线时间:2718(小时)
注册时间:2008-05-01
最后登录:2010-12-31

 

师父说的对极了!
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
Posted: 2008-05-06 23:53 | 2 楼
慕莲
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特殊贡献奖 优秀斑竹奖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2
发帖: 423
威望: 429 点
银子: 540 两
贡献值: 4901 点
在线时间:81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6
最后登录:2010-10-10

 

可以这样理解吗:掌握佛经里的做人原则,时时刻刻监督自己,修行精进?
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Posted: 2008-05-07 01:09 | 3 楼
清净妙莲华
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我们这里就是极乐世界
终身成就奖 优秀斑竹奖 宣传大使奖 特殊贡献奖 原创先锋奖 贴图大师奖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2
发帖: 1933
威望: 1970 点
银子: 2398 两
贡献值: 19400 点
在线时间:344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6
最后登录:2011-02-08

 

Quote:
引用第3楼慕莲于2008-05-07 01:09发表的  :
可以这样理解吗:掌握佛经里的做人原则,时时刻刻监督自己,修行精进?

可以这样说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和尚并不是代表落后的群体  如果和尚只能住在深山 那么佛法讲给谁听呢?
Posted: 2008-05-07 12:47 | 4 楼
悟心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27
威望: 28 点
银子: 28 两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47(小时)
注册时间:2008-05-02
最后登录:2008-09-02

 

六根断绝不在力,而在智在悟,这就是佛的本意吧
Posted: 2008-05-07 21:55 | 5 楼
清凉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特殊贡献奖 灌水天才奖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0
发帖: 1733
威望: 1734 点
银子: 1937 两
贡献值: 4900 点
在线时间:93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30
最后登录:2011-02-18

 

增长智慧悟出其义,就可自断六根吧,我是这样理解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Posted: 2008-05-07 22:10 | 6 楼
清净妙莲华
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我们这里就是极乐世界
终身成就奖 优秀斑竹奖 宣传大使奖 特殊贡献奖 原创先锋奖 贴图大师奖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2
发帖: 1933
威望: 1970 点
银子: 2398 两
贡献值: 19400 点
在线时间:344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6
最后登录:2011-02-08

 

六根如何断得?是让收摄六根,不要恒常驰骋攀缘六尘。

六根: ﹝出首楞严经﹞
  根,即能生之义。谓六根能生六识,故名六根。
  [一、眼根],谓眼能于色境尽见诸色。瑜伽论云:能观众色。是也。
  [二、耳根],谓耳能听闻众声。瑜伽论云:数由此故,声至能闻。是也。
  [三、鼻根],谓鼻能嗅闻香气。瑜伽论云:数由此故,能嗅于香。是也。
  [四、舌根],谓舌能尝于食味。瑜伽论云:能尝众味,数发言论。是也。
  [五、身根],谓身为诸根之所依止。瑜伽论云:诸根积聚。是也。
  [六、意根],谓意于五尘境界,若好若恶,悉能分别也。(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六尘:
﹝出涅槃经﹞
  尘,即染污之义。谓能染污情识,而使真性不能显发,涅槃经中称此六尘,名六大贼,以能劫夺一切善法故也。
  [一、色尘],谓青黄赤白之色,及男女形貌色等,是名色尘。
  [二、声尘],谓丝竹环佩之声,及男女歌咏声等,是名声尘。
  [三、香尘],谓旃檀沉水饮食之香,及男女身分所有香等,是名香尘。
  [四、味尘],谓种种饮食肴膳美味等,是名味尘。
  [五、触尘],触,即着也。谓男女身分柔软细滑,及纱衣上服等,是名触尘。
  [六、法尘],谓意根对前五尘分别好丑,而起善恶诸法,是名法尘。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和尚并不是代表落后的群体  如果和尚只能住在深山 那么佛法讲给谁听呢?
Posted: 2008-05-07 23:05 | 7 楼
wowotou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1
发帖: 250
威望: 255 点
银子: 446 两
贡献值: 4850 点
在线时间:663(小时)
注册时间:2008-05-05
最后登录:2011-02-10

 

很有见地,学习了
Posted: 2008-05-08 02:50 | 8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洞天福地社区 » 文章影视


Powered by 净业寺 © 洞天福地社区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