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58 威望: 59 点 银子: 73 两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11(小时) 注册时间:2017-05-04 最后登录:2021-04-02 | 佛说般舟三昧经原文与白话文 B]~#+rMK 行品第二(节选) p>7!"RF:U EeC5HgIU'C 佛告跋陀和。菩萨欲疾得是定者。 H^sPC{6+pf \TqKm
佛叮嘱跋陀和菩萨,如果我们修行的人真的发菩提心想要修行成就,就要严格按照佛陀的教诫,带众实修,精进不退地努力,从而深入禅定,到达三摩地。 e8O[xM n.P$7%G`2 佛告跋陀和。持是行法便得三昧。现在诸佛悉在前立。 =FUORj\O F
}l_= 佛陀总结前面的话对跋陀和菩萨说,坚持这样的行法,就能到达三摩地。在较短的时期内见十方佛,知自性中本具的清净法身佛与十方佛无二无别。 Rda o ZOvMA]Rf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9Y{x v+ dt1;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第九卷 MFO}E!9`q ) '"@L7U 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 i2`i5&* }3
NGMGu$ 宣化上人浅释:阿难!世间一切修行的人,不知本有寂然常住的真性,以致错乱修习,不修禅那,不得首楞严大定,缺乏出世的真正智慧。 TWE$@/9 )g Ld6j;ZJ'; 阿难当知。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动静不移。忆忘如一。 }XVz?6 N}Ozm6Mc 宣化上人浅释: 阿难,你应当知道,当修正定反闻功夫的时候,要忘掉一切六尘境象,把一切妄念都消灭,妄念消尽,则本有之根性即时显现,就能于一切时一切处,心中精而不杂,明而不昧,既消念则常寂,既精明则常惺,外境之动和静,都不会移易。念起亦不会忆,念止亦不会忘,忆忘如一,正如影像离去,镜体不变。 ^,[V;3 2ijw g~_@ 当住此处。入三摩提。如明目人。处大幽暗。精性妙净。心未发光。此则名为色阴区宇。 u|h>z|4lJj j;@7V4' 宣化上人浅释:就在这个时候,三昧现前,入于正定,然而定力还未湛深,就好像明眼人在幽暗处一样,虽然是六精之性,妙净明心本来是圆满周遍,但因色阴未破,心光未发,故所见之处,皆是一片黑暗,没有光明。这叫做色阴区宇,区是拘局,宇是覆盖。 Rr+Y::E z17 若目明朗。十方洞开。无复幽黯。名色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劫浊。观其所由。坚固妄想以为其本。 99 /fI wjYwQ= y5 若到定力功深,心光明照,黑暗全消,十方洞开,皆成光明世界。这时就能内观五脏六腑,外观山河大地,无所隔碍,巨细分明,没有幽暗之相,这叫色阴已尽。色阴既破,这人就能超出劫浊。反观从前之处幽暗时,原是空见不分之相,如今定力既深,色空双亡,才能超出劫浊,由此而知色阴之所由来,原是坚固妄想,以为根本。 j.OPDe{LU 'V=w?G
5 又以此心成就清净。净心功极。忽见大地十方山河皆成佛国。具足七宝。光明遍满。又见恒沙诸佛如来遍满空界。楼殿华丽。下见地狱。上观天宫。得无障碍。此名欣厌凝想日深。想久化成。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E`%Ewt$Z (5Q,d [B 又以此禅定心中,深入空境,诸妄不生,故能成就身心清净。净心功极,即止观纯熟,没有我执,唯存清净观照之心。所谓“净极光通达”,因此能见同居土中,十方山河大地,皆成佛国,具足七宝,宝光交辉。又见恒河沙数诸佛如来,遍满世界,宫殿楼阁,庄严华丽。甚至下见地狱,上观天宫,全无障碍,这是因平日欣净厌秽之心,凝想日深,薰习而成。故今于禅定之中,被反闻之心光所逼而化现,但只是暂时之境界,并不是圣人永证。若不作圣证想,便是善境界。若作圣证想,就受群魔所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