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34» Pages: ( 1/4 total )
本页主题: 原始佛教的特质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清净妙莲华
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我们这里就是极乐世界
终身成就奖 优秀斑竹奖 宣传大使奖 特殊贡献奖 原创先锋奖 贴图大师奖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2
发帖: 1933
威望: 1970 点
银子: 2398 两
贡献值: 19400 点
在线时间:344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6
最后登录:2011-02-08

 原始佛教的特质

0
                                                                          原始佛教的特质 j@kBCzX  
                                      水野弘光 著 如实 译
R) @ k|  
Os@ofnC  
                                        目录 S~/iH Xm  
一、合理性、客观性 W .Hv2r3  
二、三法印、四法印 PU?kQZU~)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 涅槃寂静 9KXp0Q?-$  
三、缘起说 "!Mu5Ga  
见缘起者见法,见法者见缘起 (: ZOoL  
四、十二缘起 c q3C N@  
缘无明有行,缘行有识,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六处,缘六处有触,缘触有受,缘受有爱,缘爱有取,缘取有有,缘有有生,缘生有老死、忧悲苦愁恼种种苦生。 }(M<sEK~  
三世两重之因果 yo (&~r  
五、四谛说 b;m6m4i'f{  
四圣谛: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圣谛 fU)hn  
八正道: 正见、 正思惟、 正语、 正业、 正命、 正精进、 正念、 正定 Ju+@ROZ  
六、实践修行论 m> NRIEA6  
三十七菩提分(道品):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 Z/beROW)  
七、修行道——三学 h.2!d0j]  
戒、定、慧 7qW:^2y  
八、神通奇迹——三明六通 Z"!C  
三明:宿命智、天眼智、过尽智 Vaq=f/  
六神通: 神足通、他心通、天耳通、宿命通、天眼通、漏尽通 /~ V"v"7E  
九、般若智慧与无我之实践 "_#%W oo  
无执着无我、无碍自在无我 v S%+  
十、佛教的特质 )b!q  
(一)佛教的合理性与迷信的排除 sL&u%7>Re  
(二)尊重人格与否定阶级 qU2>V  
(三)传统与改革 $yCj80m\  
(四)佛教的世界性、普遍性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和尚并不是代表落后的群体  如果和尚只能住在深山 那么佛法讲给谁听呢?
Posted: 2008-10-03 18:07 | [楼 主]
清净妙莲华
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我们这里就是极乐世界
终身成就奖 优秀斑竹奖 宣传大使奖 特殊贡献奖 原创先锋奖 贴图大师奖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2
发帖: 1933
威望: 1970 点
银子: 2398 两
贡献值: 19400 点
在线时间:344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6
最后登录:2011-02-08

 

一、合理性、客观性 c,-< 4e  
    原始佛教系站在与一般外教全然不同的立场,考察宇宙与人生,主观与客观存在,因此,有三种特徵。第一在知性方面、有其合理性、客观性;第二在情意方面,有其伦理性、人性;第三在社会方面,有其世界性、普遍性、开放性。现依此特徵加以简介。 ]v#T'<Nl  
本来印度的宗教,是比其他地域的普通宗教,较为理智而以理论化为其特徵。世界一般的许多宗教,唯有信仰、戒律、仪礼的实践,而缺乏理论上的说明。然而在印度,不管任何哲学,皆以具有宗教意义之解脱苦恼为其最终目的,故所有宗教,均以其信仰实践之基础理论。不过,在这些理论中,有徒成为形而上学,而在实际上不能成为信仰理论的,亦有其理论不合理的,更有理论与实践不一致的等等,欠缺合理性与客观性的成分不少。反之,原始佛教排斥形而上学,只阐明有关世界人生现象之存在,而加以极合理、客观的考察。其理论中心即是所谓的“缘起论”。同时,成为缘起论之基础的[ 诸行无常] 、[ 诸法无我] 、[涅槃寂静] 三法印,与加上[ 一切皆苦] 之四法印,以及缘起论之另一形态——四谛说,亦被视为原始佛教的根本思想。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和尚并不是代表落后的群体  如果和尚只能住在深山 那么佛法讲给谁听呢?
Posted: 2008-10-03 18:09 | 1 楼
清净妙莲华
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我们这里就是极乐世界
终身成就奖 优秀斑竹奖 宣传大使奖 特殊贡献奖 原创先锋奖 贴图大师奖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2
发帖: 1933
威望: 1970 点
银子: 2398 两
贡献值: 19400 点
在线时间:344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6
最后登录:2011-02-08

 

二、三法印、四法印 !XicX9n  
    三法印之「法印」,是「佛法的标记」、「佛教的证据」之意。若具备「诸法无常」等三或四种条件,即证明其说为真正之佛教。中国佛教之採用三法印为判定经典真伪的标准,其理由即在于此。在日本,传说是弘法大师所作的名歌「伊吕波歌」,亦是敍述三法印思想的歌。因此,若理解三法印或四法印,即可说理解了佛教的根本思想。 *GDU=D}  
一、诸行无常 nOB ]?{X  
      诸行无常,自古即在中国、日本流传。依从来的看法,无常被解为:世间一切现象,由好变坏的一种变化。譬如人死是「无常」之极例。因此无常含有悲观的、绝望的意味。外国人之中,说佛教是悲观的(PeSsimisTIC)宗教者很多,其原因不外是将佛教的无常或苦,只向单方面去了解的缘故。 {.2C>p  
实际上,无常不仅是由好变坏的变化,亦指由坏变好的变化。世间的现象不是固定的,因此富者并非永远是富者,愚者亦非永远为愚者。富者变为贫者乃是常事,愚者若努力亦能成为贤者。因为世事是无常,所以才能使我们脱离不满的现状,我们修养努力才有代价。若贫者.愚者永远是贫者、愚者,则世间既无光明,亦无希望了。因为是无常,所以有光明,亦有希望和期待。 ML]?`qv '  
若作如此想,则无常是实际的真理。盖现象界无一不变化,而且是不断地变化,这是今日的自然科学也承认的事实。我们的精神作用,没有瞬息的静止,这是明显可察知的。但一般人总以为物质都是在静止的状态。如书房的桌子、书橱,昨日与今日相同,去年与今年似乎亦没变。然而,昨日之桌子与今日之桌子或可看成全同,但去年与今年之间,则可见其古旧与损坏之情形颇有差异。日积月累,积成一年,若於此可见到变化,则每一日应该也多少有些变化。此种眼睛看不见的变化,乃发生于一切的物质。依今日之物理学来说,一切构成物质之要素——元素或化合物,系由原子而成,此原子自成一个如同太阳系的关系,而以原子核为中心,有中子与许多电子,在其中作急速而有规则的运动。因此以我们的肉眼看起来似乎是绝对的静止,其实在原子中却进行着激烈的运动。不但是小宇宙的原子在运动,大宇宙的天体,亦在不断地运动。又由地球来看,地球一面自转,一面围绕太阳的周围而转,整个太阳系在运行中,刻刻变换位置。所以看似静止的物质,事实上却在多重变化、运动。因此精神、物质,凡一切现象,比之佛教所说的变化更为无常。可见诸行无常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p 2i5/Ly  
佛教为什么以「诸行无常」为根本命题呢?这具有几种意义。第一,诸行无常是将世间视为悲观的、绝望的,而由此令人省悟世间是苦的。即经典所说的:「无常故苦」。我们在得意时,往往不反省任何事,但在失意时,就会自我反省。由於自我反省,而正确的认识事态。由於无常而感受到苦,因此启开了以前所不知的正确的眼光,於是了解了自己以及世间的缺陷,而有宗教心之萌现。此乃无常观被认为是引发宗教心的动机之所以(注一)。 5N6%N1  
第二,所谓无常,乃是世间一切万物无一是常住不变之谓,所以自己或自己的亲人、财产、地位、名誊,随时都有失去或恶化的可能。如此,对世间的无常真相,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脱离对自己、亲人,或对财产、地位、名誉坚定不变的执著——我执贪爱之心。就是说,无常观使我们脱离无益的贪欲的。其最好的例子,就是伽摩尼出家的故事(注二)。
A< Na,EC  
注一:在原始圣典中随处可见:「五蕴(我们的身心)无常,无常故苦」的记载。并说观察思惟五蕴无常,可获得最高的觉悟。 6` s[PKP.  
注二:伽摩尼原为摩揭陀国王频婆沙罗的王妃,因貌美而自持为美人。王归依佛陀后,王妃因高慢自傲而不见佛。王想使王妃拜见佛陀,故常在王妃面前赞叹佛陀,因此,王妃乃有见佛陀之意,佛陀知王妃之心意,为了挫其高傲之锐气,化作许多比王妃更美数倍的年轻美女,围绕在佛陀身边侍煽。王妃见景大吃一惊,而为自己的高慢感到羞惭。佛陀乃在王妃眼前把美丽年轻的侍女逐渐变为中年女人,初老妇人,老妇,最后变成弯腰驼背,衰老丑恶的老太婆,而终於无力地倒在佛陀身后。见此无常的情景,伽摩遂出家为比丘尼。(参照长老尼偈一三九——一四三之注)。 ?|L)!LYx  
第三:由於观无常,得以正确认识社会人生,因而有精进努力的决心。吾人都有今日不知明日的生命。故今日之事必须今日作完。不愿拖延至明日。明日自有明日事,若今日应作之事拖延至明日,则不论工作或善事,皆无一能完成。今日、现在只有一次而已,绝无法复返,故古人常言「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之无常观,是为使吾人珍惜此种一去不复返的时刻,而精进努力的。由此吾人会重视时时刻刻之刹那,同时每一刹那亦被充实。我们的人生是刹那的累积,亦可以说除了现在的一刹那之外没有人生,所以我们应继续刹那的努力。释尊最后的遗诫说:「诸行实无常,汝等勿放逸,一心努力吧!」(vayadhammāsankhārāappamādenasampādetha)亦正是此意。关於行者由於无常观,爱惜光阴,时刻努力事,在[中阿含经] 中,有一首著名的「贤者一宿偈」。 1ERz:\  
注三:贤者一宿偈请见第九项。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和尚并不是代表落后的群体  如果和尚只能住在深山 那么佛法讲给谁听呢?
Posted: 2008-10-03 18:09 | 2 楼
清净妙莲华
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我们这里就是极乐世界
终身成就奖 优秀斑竹奖 宣传大使奖 特殊贡献奖 原创先锋奖 贴图大师奖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2
发帖: 1933
威望: 1970 点
银子: 2398 两
贡献值: 19400 点
在线时间:344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6
最后登录:2011-02-08

 

二、一切皆苦 OO$<Wgh  
「一切皆苦」是说世间的一切都是苦的。但实际上,世间是有苦亦有乐,恐怕没有永远只有不幸而毫无幸福的人生吧!一般而言,衣食住之经济生活丰足,健康而朝气勃勃的人是幸福的,反之则是不幸的。不过,在同样经济、健康的状况下,同样的环境中,有人感到幸福,有人感到不幸,亦有人并不意识幸与不幸。这是因为苦与乐,原来是属於感情的,而感情乃以依人而感受不同之主观者为多的缘故。苦乐、祸福,都是属於主观的、个人的感情,故其标准因人而异。因而所有的人,不一定都认为世间只有苦恼、只有不幸,所以纵是以[一切皆苦」为题,亦不视为无条件的真理吧。「诸行无常」与「诸法无我」之命题是客观性的,而此命题却不是客观性的,仅管如此,「一切皆苦」仍成为佛教真理的标识,而为四法印之一,是为什么? E*ic9Za8`h  
在此先观察「一切皆苦」究竟是以何意义而说。佛教将苦分为苦苦、坏苦、行苦之三苦来说。苦苦是以肉体的痛苦为主,一般所说的苦,大多指苦苦。因病、伤之痛苦,凡具有正常神经者,任何人皆会感到苦,所以这姑且可说是客观的苦。唯有神经麻痹或因极度紧张而无视其神经时,则全不感觉肉体之苦,如被麻醉药麻醉,或於战场负伤,即为其例。 eGE,zkj FY  
坏苦是因破坏、灭亡所感到精神上的苦恼。迄今自己所拥有的财产、地位、名誉等被损害、失去,或亲戚与知己之死亡,虽不会直接使自己的肉体有任何的痛苦,但会因其失去而受到很大的精神打击,或感到失望与苦恼。对所失去者之期望愈大,则失去时之失望、沮丧亦更甚。缘起说、四谛说所说的「渴爱生苦」,即是此意。渴爱是欲求期待之念头,若无此欲念,即使失去,亦不感到悲痛与与苦恼。由这一点而言,若在坏苦加上渴爱之条件,则适合於任何人。 mI.*b(Irp  
行苦,即是「现象世界皆苦」之意。行苦之行(sankhāra),与诸行无常之行相同,其意是「共作」 指现象界而言。那是因为一切现象界由种种条件原因而存在,任何现象界若无原因与条件,不能单独生灭的缘故。此事已在「诸行无常」、「诸法无我」项下详说。兴者必败,衰者必荣,乃是现象界之常态。故由苦苦与坏苦的立场来说,并不是现象界的一切都是苦的,只是在有肉体的或精神的损伤亡失状态时,才感到苦,而在事物向好的方两进展向上时,即会感到幸福与快乐。所以「一切现象界之苦」的「行苦」,亦并非是无条件的真理。 'Hg(N?1"  
其所以说生灭变化的现象界是苦,乃是印度有所谓轮回与解脱说,而认为生死轮回是令人讨厌的,解脱涅槃是人人所祈求的,这种想法,不仅是佛教, 一般的哲学家与宗教家亦都承认。在吾人尚未究竟地脱离生死轮回之前,纵使得享天国之乐,其幸福亦只是有限期的,很可能再受到地狱恶趣之苦。故人在受业报的支配而轮回时,不能得到绝对不动摇的幸福。永远不会失去的绝对之乐,於超越生死达到解脱之状态始可获得。依此观点,则说一切现象界皆苦的行苦,亦应是真理。此意义之苦,与「涅槃寂静」之乐是相对的。 JE j+>  
由以上看来,苦苦、坏苦、行苦,虽不是谁见了都会无条件的认为是苦,但由佛教观点言,皆得视为真理。因此由此立场说[一切皆苦」。而且此乃与「涅槃是乐」之句相对,所谓涅槃是乐,是由已解脱苦恼的圣者之立场而说的,一切皆苦则是显示未得解脱,而有渴爱执著的凡夫之立场。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和尚并不是代表落后的群体  如果和尚只能住在深山 那么佛法讲给谁听呢?
Posted: 2008-10-03 18:10 | 3 楼
清净妙莲华
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我们这里就是极乐世界
终身成就奖 优秀斑竹奖 宣传大使奖 特殊贡献奖 原创先锋奖 贴图大师奖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2
发帖: 1933
威望: 1970 点
银子: 2398 两
贡献值: 19400 点
在线时间:344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6
最后登录:2011-02-08

 

本部分内容设定了隐藏,需要回复后才能看到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和尚并不是代表落后的群体  如果和尚只能住在深山 那么佛法讲给谁听呢?
Posted: 2008-10-03 18:11 | 4 楼
清净妙莲华
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我们这里就是极乐世界
终身成就奖 优秀斑竹奖 宣传大使奖 特殊贡献奖 原创先锋奖 贴图大师奖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2
发帖: 1933
威望: 1970 点
银子: 2398 两
贡献值: 19400 点
在线时间:344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6
最后登录:2011-02-08

 

本部分内容设定了隐藏,需要回复后才能看到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和尚并不是代表落后的群体  如果和尚只能住在深山 那么佛法讲给谁听呢?
Posted: 2008-10-03 18:11 | 5 楼
菩提树枝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宣传大使奖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1
发帖: 364
威望: 367 点
银子: 495 两
贡献值: 4900 点
在线时间:1397(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30
最后登录:2010-10-08

 

已复制,回家慢慢细看. ,$7LMTVDrE  
南无阿弥陀佛!!!
向心觅佛!成就心佛!
Posted: 2008-10-06 12:26 | 6 楼
清净妙莲华
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我们这里就是极乐世界
终身成就奖 优秀斑竹奖 宣传大使奖 特殊贡献奖 原创先锋奖 贴图大师奖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2
发帖: 1933
威望: 1970 点
银子: 2398 两
贡献值: 19400 点
在线时间:344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6
最后登录:2011-02-08

 

三、缘起说 ^L<1S/~)  
    由三法印、四法印组成的即是缘起说。因此,缘起说可视为佛教的根本思想。传说释尊在菩提树下,因观察缘起而开悟成佛。由此可知缘起思想为佛教之根本。这是社会人生的真理,虽是佛教的世界观,人生观,但并限於佛教,无论佛出世或不出世,此乃永远不变的绝对真理(注一)。缘起说被认为是有普遍妥当性的客观性真理,这以「法](dhamma)一语表示,故说:「见缘起者见法,见法者见缘起」(注二),更说:「见缘起者见法,见法者见佛」(注三)。这就是说,若能真正认识缘起法——真理,即等於理解佛教 nakhepLN  
    注一:杂阿含卷一二(二九六经);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巴利相应部一二、二0 :「缘起之理法,是如来生起,如来不生起,亦不变常住之(法)界,法住、法决定」。 Dbz\8gmY  
    注二:中阿含三0、象跡喻经;若见缘起,便见法,若见法,便见缘起;巴利中部三八大象跡喻经。 R qOEQ*k  
    注三:了本生死经.若比丘见缘起为见法,正见法为见我;稻芉经:见十二因缘,即见法,即是见佛;其他大乘稻芉经之类亦见同句。 ^ D?;K8a-l  
  VBBqoyP h  
JxNjyw  
Et# }XVCJ  
      那么缘起究竟是什么?通常我们所说的缘起,如「某寺缘起」等,是「起源」或「由来」之意,这并非缘起本来的意义。缘起之本来意义,当然亦可从三法印、四法印引伸出来.首先,由於「诸行无常」,以致世间无常,因而一切现象乃不断的生灭变化,其次,因「诸法无我」,所以一切存在并非与他物毫无关系之孤立者,而是在空间上、时间上,皆互相有关联,更因「一切皆苦」而使吾人之现实生活大都充满苦恼与不安。但这些苦恼与不安,并非是单独生起的,亦非固定的,而是能使它变化,亦能将之消灭的。而且如此无常、无我的一切现象,其变化与相互关联的方法,绝不是毫无轨道的,其间必有关系变化的法则,且应循此法则而生灭变化方可。此种意义的变化法则称为缘起法则。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和尚并不是代表落后的群体  如果和尚只能住在深山 那么佛法讲给谁听呢?
Posted: 2008-10-08 17:58 | 7 楼
清净妙莲华
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我们这里就是极乐世界
终身成就奖 优秀斑竹奖 宣传大使奖 特殊贡献奖 原创先锋奖 贴图大师奖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2
发帖: 1933
威望: 1970 点
银子: 2398 两
贡献值: 19400 点
在线时间:344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6
最后登录:2011-02-08

 

本部分内容设定了隐藏,需要回复后才能看到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和尚并不是代表落后的群体  如果和尚只能住在深山 那么佛法讲给谁听呢?
Posted: 2008-10-08 20:50 | 8 楼
清净妙莲华
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我们这里就是极乐世界
终身成就奖 优秀斑竹奖 宣传大使奖 特殊贡献奖 原创先锋奖 贴图大师奖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2
发帖: 1933
威望: 1970 点
银子: 2398 两
贡献值: 19400 点
在线时间:344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6
最后登录:2011-02-08

 

本部分内容设定了隐藏,需要回复后才能看到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和尚并不是代表落后的群体  如果和尚只能住在深山 那么佛法讲给谁听呢?
Posted: 2008-10-08 21:06 | 9 楼
« 1 234» Pages: ( 1/4 total )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洞天福地社区 » 觉海泛舟


Powered by 净业寺 © 洞天福地社区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