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9 10 » Pages: ( 10/10 total )
本页主题: 南传佛教基本教义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清净妙莲华
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我们这里就是极乐世界
终身成就奖 优秀斑竹奖 宣传大使奖 特殊贡献奖 原创先锋奖 贴图大师奖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2
发帖: 1933
威望: 1970 点
银子: 2398 两
贡献值: 19600 点
在线时间:344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6
最后登录:2011-02-08

 

        4.关于正语的第四戒,也是最后一戒,即戒除无意义的话或闲话。这些闲话在任何地方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人们最不欢喜污蔑他人的闲话了,报纸上连篇的闲话,这些无事的人无休止地放肆闲聊,牺牲别人的时间,自己取乐。正如J.L.霍拉德说的:总之,闲话不是恶意的,就是低能的个人自白。它是低级、无意义的,常常说的是龌龊事情,把邻居当成终生的敌人。 ET q~, g'  
        佛陀对此的宝贵教导是: J,^eq@(  
        诸比丘,汝等在一起时,有二事应作:或者谈法,或者保持安静。[42] vU, ]UJ}  
      佛陀对闲话、诽谤和谣言是很有辨别力的。因为这些东西干扰宁静和修定。《法句》说: D4ud|$s1  
            虽诵一千言,若无义理者, >=ng?  
            不如一义语,闻已得寂静
。[43] d=:&tOCg2  
      圣者,在巴利文中,有时被称为“牟尼”,其意为保持安静的人。是的,“安静是宝贵的。”所以,除非你保证能改进安静,否则,就不要说话。 EXT_x q  
      多话乃是危险源,安静能免诸不幸; }@jT-t]P  
      多嘴鹦鹉笼不闭,不会说话鸟高飞
。[44] [X=Ot#?u ~  
          “不以多言故,彼即为智者。”[45]“不以多言故,彼为持法者。”[46]惟恐有人误解“牟尼”的安静,佛陀又说: H3jb{S b  
        愚昧无知者,不以默然故,而名为牟尼。[47] #'Lt_Yf!  
在本章结束时,让我们听一听《善说经》所说的:[48] AME6Zu3Y  
        善说:(1)高贵语言适当;(2)说“法”[49]不说“非法”;(3)说愉快之语言,不说不愉快之语言;(4)说真实语,不说谎言。唯说不自负、不伤他人之语,此实为善言。真实为永恒之语言,此乃古法。圣者在真实中建树幸福与法。佛陀之平安语言导向苦尽、涅盘,此实为善言。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和尚并不是代表落后的群体  如果和尚只能住在深山 那么佛法讲给谁听呢?
Posted: 2008-12-18 22:23 | 90 楼
清净妙莲华
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我们这里就是极乐世界
终身成就奖 优秀斑竹奖 宣传大使奖 特殊贡献奖 原创先锋奖 贴图大师奖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2
发帖: 1933
威望: 1970 点
银子: 2398 两
贡献值: 19600 点
在线时间:344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6
最后登录:2011-02-08

 

注释: #[ hJm'G  
[1] 《中部》第一O七《解脱律仪》(Patimokkhasathvara)。 |DMa2}%  
[2] Indriyaguttadvara(守护根门)。 _sp/RU,J-3  
[3] Bhojane mattannuta(于食知量)。 N}j^55M_]  
[4] Jagariyamanuyutto(警寤策励)。 WjvD C"  
[5] 见《增支部》第二卷第三八页。 q=h~zjQ?R  
[6] 性情和修定的主题,见第十四章。 ,-{ 2ai_  
[7] 《法句》第二三九偈。  e{33%5  
[8] Attanuditthimuhacca,意为去掉有我见(《经集》)。 X?Mc"M  
[9] 《中部》第一O六经。 p;m2RHYF  
[10] 《相应部》第三卷第三二页;第四卷第八一页。 YPqp#X*  
[11] 《念处经》(Satipatthana-sutta),见第十三章。 kKR Z79"7s  
[12] 《法句》第一四一偈。 6v}WdK  
[13] 包括他自己。 Xm}~u?$3  
[14] 苏摩(Soma),草名,其汁是吠陀祭品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神的饮料。 A1(=7ZKz  
[15] W.Y.埃文斯-温茨(W.Y.Evans-Wentz)编《西藏瑜珈与密教》(1935,伦敦)第六五页上的引文。 wH Q$F(by  
[16] 《经集》第三九九偈。 y!?l;xMS  
[17] 沙弥(Samanera)是进入僧团的人,但还不是到年龄的比丘(Bhikkhu)。比丘遵守重要的戒有二二O(二二七)条,见《毗奈耶》的《经分别》(Vinayasut Havibhanga)或I.B.霍然(I.B.Tomer)译《律书》(Book of the Discipline)一、二、三卷,巴利圣典会版。沙弥也不过雨季安居(Vassa)三个月──七月至十月,比丘是要过的。沙弥的年龄到达二十岁时,受比丘戒。但有时只是年龄也不行。假若他缺乏知识,没有为过比丘生活对法和律作充分的研究,他就不是适当的候选人。 zg83->[  
[18] 不过第三条改为“我遵守非梵行(Abrahmacariya)戒。” V_"K  
[19] 《增支部》第二卷第二一七页。 Y l1sAf/  
[20] 《中部》第二七、三八、五一各经;《长部》第一经和他处。 Q1?G7g]N  
[21] 《长老偈》第六三七偈。 NuqWezJm&  
[22] 行为或业,在这里的意思是意志作用或求道的愿望(Maggacetana)──《义疏》。 r*!sA5  
[23] Vijja(明),即求道之智慧。──《义疏》。 9(( QSX  
[24] 法(Dhamma)在这里表示(Samadhi)──《义疏》。这一偈文,简要地说明道的三部份:人类通过戒、定、慧,取得真实清净心。 UR&Uwa&.  
[25] 《相应部》第一卷第三四页;《中部》第一三四经。 n(#159pZ  
[26] 《增支部》第一卷第一一页。 //}[(9b'\  
[27] 《增支部》第一卷第二六一页第一O五经。 /Ma"a ^  
[28] 《增支部》第一卷第二六三页第一O七、一O八经。 d= -/'_'  
[29] 《增支部》第三卷第二五四页。 }#/,nJm'  
[30] 《经集》第八八四偈。 d M&BnI  
[31] 《佛史》第一二页第一一O偈,参阅《增支部》第三卷第四O三页“当我已明确说彼,何能另说一个!” .iB?:  
[32] 《长部》第三卷第一三五页第二九经。 Y(4#b`k3  
[33] 他七岁参加僧团。 /f7Fv*z/  
[34] 《中部》第六一经。 `_6!nk q8  
[35] 《中部》第二七、二八经和他处。 |*im$[g=-  
[36] 敕令第一二号。 b1}P3W  
[37] 《相应部》第二卷第一四九页。 Q4_+3-g<7L  
[38] 《法句义疏》第一卷第二五六页。 uYPdmrPB?l  
[39] 《法句》第一三三偈。 ~ YKBxt  
[40] 《本生经》(Jataka)第二六九故事。 z6K"}C%  
[41] C.N.博雅(C.N.Bovee)着《各时代的智慧》(Wisdom of the Ages)第二七四页。 z Lw=*  
[42] 《中部》第二六经。 _tg&_P+kV  
[43] 《法句》第一OO偈。 5CxD ys&<  
[44] 见《西藏瑜珈与密教》第六一页。 ~5HI9A4^  
[45] 《法句》第二五八偈。 c D+IMlT  
46] 《法句》第二五九偈。 #qk A*WP  
[47] 《法句》第二六八偈。 XQu~/{A=  
[48] Subhasita-sutta(善生经),见《经集》。 PEPBnBA&1  
[49] 这里的“法”(Dhamma)包含有意义的话,没有闲话;“非法”与之相反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和尚并不是代表落后的群体  如果和尚只能住在深山 那么佛法讲给谁听呢?
Posted: 2008-12-18 22:28 | 91 楼
清净妙莲华
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我们这里就是极乐世界
终身成就奖 优秀斑竹奖 宣传大使奖 特殊贡献奖 原创先锋奖 贴图大师奖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2
发帖: 1933
威望: 1970 点
银子: 2398 两
贡献值: 19600 点
在线时间:344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6
最后登录:2011-02-08

 

第十章 正业 *f:^6h  
正业是佛教八正道戒律中的第二项,戒除三种错误的行为,即杀生、偷盗和邪淫。正如我们在前章中讨论过的,强调对一切众生要有同情心,只取别人所给与的东西。过一种纯净和贞节的生活。这些是五戒的前三戒。其余二戒是不妄语和不饮酒。遵守这些戒条的人,在陶冶性情、促进自己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正当关系时,不需要很多学问就能懂得这些基本修持的法则。这样的道德行为,给人以无畏、安全和平静的感觉。一切道德的生活,都是建立在慈和悲的基础之上的,这是我们在“正思惟”一章中已详细讨论过的。一个人没有慈和悲这两种显著的品德,不能真正被称为有道德的人。口业和身业没有慈和悲,也不能被认为是善的有益于身心的。一个人有了慈悲和深感内疚的好思想,肯定不会有杀生和偷盗等行为;而杀生等这些不道德的行为,是因为残忍、贪心和无知才干出来的事。 H'E >QT  
一些精神修养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心没有被调伏,总是找借口在语言或行为中作恶。“思想未摄护,身业亦未摄护,语业与意业亦复如是。” [ds:LQq)/  
佛陀说: 8 YAUy\  
愚人是因其行为而被知,圣人亦复如是,由于行为才被人知。 /lSz8h2  
有三种品质之人,应知为愚者。何等为三?错误之身业、错误之语业、错误之意业。有此三种品质,应知为愚者。 hbhh m  
有另外三种质量之人,应知为圣者。何等为三?正确之身业、正确之语业、正确之意业。有此三种品质,应知为圣者。 ln7{c #lE  
如是,诸比丘,汝等应作如是修持:“我等弃舍愚者所有之三事,培修圣者所有之三事。”诸比丘,汝等应作如是修持。[ii] _](vt,|L  
由自己的行为塑造自己的质量,无人能给别人以好的质量。每个人应当通过审思明辨,通过注意、努力、忆念和修定活动来建立它。正如一个人要精通一种技艺,必须努力学习。所以要精通高尚行为的技巧,就要依靠好而强有力的质量,他一定要刻苦,要警惕。正如威廉.霍斯所说的: u{'bd;.7  
在所有情况下,好质量是一个人努力的结果。它不是从父母继承而来的,不是外界的优势创造的,不是出生、财富、天资或地位的附属品,而是一个努力的结果。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和尚并不是代表落后的群体  如果和尚只能住在深山 那么佛法讲给谁听呢?
Posted: 2008-12-19 22:28 | 92 楼
«789 10 » Pages: ( 10/10 total )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洞天福地社区 » 法海拾贝


Powered by 净业寺 © 洞天福地社区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