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说一丈不如行一寸——证严法师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落花谷主
闲看花开花落 任尔云卷云舒
优秀斑竹奖 特殊贡献奖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12
发帖: 617
威望: 651 点
银子: 108 两
贡献值: 4900 点
在线时间:415(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2
最后登录:2010-12-31

 说一丈不如行一寸——证严法师

0
人有二耳、二眼、一口、双手、双脚,此中道理:是要人多听、多看、少说话、多做事。修行贵在身体力行,说一丈不如行一寸。 [se^.[0,  
%{C)1*M7  
多增一分真我 T'1gy}  
XoItV  
一切的修行法门,如坐禅、念佛等,都是为了收摄心念。“修行”,主要是多改掉一分假我,多增加一分真我。 vZkXt!%)  
JE!("]&  
从自我做起 Np2ci~"<.  
=g~j=v ,e  
想拥有一个清净的社会并不难,但需先从无数个“我”与“你”开始做起。想要求整体的美,也必须从个体开始;有无数个美的个体,才会有大整体的真善美。同样的,响往生活在菩萨的世界,自己就必须先学习做菩萨。 = .`jjDJ  
zOGR+Gq_Z  
修德 9y^/GwUQ  
tln1eN((q  
修德——是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累积而成,并抱持恒久心,于平常的言行举止中不离佛法的教育;如此,才是真正的学佛修德。 #$'FSy#  
vM4<d>  
知羞耻 d ?hz LX  
#?&0D>E?k  
一个人只要有惭愧羞耻心,自然不敢做丧理败德的事情。所以,修行学佛一定要有惭愧心,知羞耻。 #3MKH8k&~  
;&f1vi4  
诚于内,形于外 H}nJbnU  
SDBt @=Nl  
一个人的修养如何衡量?应是存诚于内,而形之于外。等人接物、言谈举止……,一切行动都充分表现内在的修养。 mhzYz;}  
Fr5 Xp  
救世先救心 o\6iq  
Q2s&L]L=  
要救世必须先救心,心成则身端行正;要家庭和睦,必须先从个人的修养开始做起,然后再以一个和睦的家庭去教化、影响其他的家庭,则家家和睦,社会安祥和乐。 ?)i1b\4Go  
u~F~cDu  
深思熟虑每句话 usOx=^?=  
m 22wF>9  
时时刻刻注意自己所说的话,每一句话都要深思熟虑,是否合情、合理、合法?是否能利益众生,开导人心,使人开解烦恼? *YvRNHP  
'fY9a(Xt.  
问心无愧 u^4h&fL  
#I%s 3  
修行要抱持一个原则与信念——为佛教、为众生,行为要光明正大,再大的委屈与打击也要忍受,凡事做到问心无愧的地步。 Dp!zk}f|  
Q~Ea8UT. #  
入群磨练 DDw''  
^M[P-#X_  
人的习性不同,各如其面。修行必须走入人群,和不同习性的人互相磨练、适应,并圆融共处、和睦相待。 y=H@6$2EQ  
\dkOK`)b  
最坚强的人 N.hzKq][  
CAgaEJhX3  
行忍辱的人,是一个最坚强的人,任何人与事都击不倒他;能忍,才能成就天下大事。 A';QuWdT  
)^/0cQcJ  
不毁谤同道 A3+6 #?:;  
{THqz$KN  
修行除了自度之外,还要度人;时时刻刻培养善根(智慧)、慈悲(福德),绝对不侵犯、毁谤他人,尤其不侵犯、毁谤同道者。 /Ox)|) l  
|4C^$  
不伤害别人 m ,tXE%l  
h$fe -G#  
人往往为了爱自己而损害别人,所以佛陀教导我们:修养的第一个条件,就是不去伤害别人。 L`3n2DEBf  
;BBpN`T  
彼此感恩、行善 :&yDqoQKJ  
<qeCso  
社会是群体的,只有一个人好或只有一个人向善还不够;希望拥有一个好家庭、好社会,就必须人人行善、彼此感恩。 MCYl{uH!  
4/*q0M{}B  
个人是社会的起源 oNYZIk:  
|t6~%6^8  
社会形态源自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源自于个人的修养。若能先培养好个人修养,进而料理好家庭,社会秩序自然能渐上轨道。 YQVcECj  
-=5)NH t  
何谓修行? 8^ #mvHah  
QK <\kVZ8  
所谓修行,即“修”心养性,端正“行”为,常存惭愧心勤勉精进。如修学而不精进,不知反省自己,就是没有惭愧心;心无惭愧者,行为必然不端,遑论修心养性? U^_D|$6  
I>n g`  
福至心灵 '%7 Bxof  
!%S4 n  
有就有福,有福心就灵,是谓“福至心灵”。 /A07s[L  
bFGDgwe z  
不要小心眼 ;j'Daupt;=  
m*n5zi|O  
为人处事要小心、细心,但不要“小心眼”! O<N#M{kc.  
`W5-.Tv  
步入解脱门 :.nRN`e  
jw>h k  
平常多调伏自己的心念,培养正确的人生观。若能降伏“忧烦”的魔军,看淡世间的利欲,得时不贪着,失时无挂碍,这才是步入解脱门。 E1*QdCV2  
nhH;?D3  
时时尊重他人 /QxlGfNZ  
\}dyS8  
若想在世间成就事业,一定要先成就自己的品德;要成就品德,必须先从“随时随地尊重他人”的基础做起。 f j<H6|3  
6STp>@Ch]"  
练心 t;O1IMF  
{j SmoA  
人生在世,常会接触复杂的人事;所谓“修行”,就是要藉复杂的“人与事”来练心。 HEY4$Lf(I  
O4|2|sA  
不散播是非 A lwtmDa  
5:_hP{ @  
无意间的散播是非,虽然没有伤害别人的身体,但是却毁坏别人的名誉形象,这种罪过比伤害别人的身体还严重。 U A-7nb  
|b.z*G  
启发自我觉性 1>pe&n/  
tP(h9|[N  
修行,得靠自己精进地启发自我灵明的觉性,不能期待不劳而获的成果。 q``wt  
l]!B#{  
以众人为重 lU.Kc  
#kcSQ'  
学佛要注重道与理,关心人及事。能以众人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日常人事中自我磨练,以毅力、勇气突破障碍,才是真正学佛的精神。 ZFxLBb:  
&M[f&_"8Q  
苦修 P+(i^=S  
8q^o.+9  
苦修,是清心少欲、磨练吃苦的心志。 j8$Zv%Ca%  
f =s&n}  
放弃忧愁惶恐 y8 E}2/  
UY>v"M  
人一旦生活在忧愁惶恐中,就很容易丧失自信心而陷入怯懦与逃避的深渊。 p*qPcuAA  
QMp r v*i  
不谈神通怪力 h*l&RR:i  
Xu}U{x>  
除了对人与事必段信实外,讲经说法也要合情合理,不可谈神通怪力、从动人心的言论;如此,才能提高正信的智识水准,引导众生走向善道。 hYg'2OG  
d8x%SQ!V  
修学三要 W>-B [5O&[  
'Pd(\$ZY  
修学者三要:一、要有赤子之心——直心是道场。二、要有骆驼的耐力——工作时,要有骆驼般的耐劳和耐力。三、要有狮子的勇猛——努力精进如狮子的威猛。 Gi?_ujZR  
nzsl@1s  
同参 {{{#?~3$7  
w# y2_  
同参,是同修间彼此相互切磋、去除习气,唯存清净佛心的意思。 q{' ~+Nq  
-n))*.V  
同道 l*}FXL  
B!S167Op  
同道,是指同修间若有错误的行为,可彼此更正、相互惕厉之意。 W`)<vGn=Y  
_GA$6#]  
圣人无梦 +RDJY(Y$  
93Yn`Av;  
古人说:“圣人无梦”,是形容圣人并不把梦当一回事,精神不执着于梦境,不理会梦中事,每天睡醒之后就面对现实的生活。 +wfVL|.Wq  
l|"6yB |  
修行修心 7&%^>PU7  
I0 Ia6w9  
修行人的心境,要如“乌过白云,鱼跃水面”般——空中无迹,水面无痕;不为消逝事物而烦恼,心境安然而自在。 0!GAk   
xBM>u,0.F  
戒、定、慧三学 *I*i>==Z  
:nJgwp()@  
戒是不起心动念,守住本分,戒掉一切名闻利养的贪念;“定”是遇到任何困境,都能守持志节、临危不乱;“慧”是能运心转境,于平静中突破重重困难。 '\7G@g?UZ  
4 J^Q]-Z  
四重德行 Oe!6){OG)  
S\x=&Rz  
修行者为完成“德行”,日常生活不可离“四重”,即“言重、行重、貌重、厚重”。 .zj0Jy8N  
ql{_%x?  
“言理”即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能鼓励人心向上,并解开众生的心结;所以“言重”则“有法”。 4[2_,9}  
yi6N-7  
“行重”即行仪庄重,举止有节;是故“行重”则“有德”。 ?UZ?NY  
3=.Y,ENM;  
“貌重”即待人接物能刚柔并济,令人欢喜亲近又不致轻浮,亦即孔子所说:“温而厉,威而不猛。”涵有“温、良、恭、俭、让”之威德;故言“貌重”则“温威并重”。 DVp5hR_$  
D]03eu  
“厚重”即心宽意厚,善解人意,常怀欢喜心,乐于利益人群;所以“厚重”则“人人皆欢喜”。 z~oDWANP  
1 Y/$,Oa5  
闲看花开花落 任尔云卷云舒
Posted: 2009-06-21 11:38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洞天福地社区 » 法海拾贝


Powered by 净业寺 © 洞天福地社区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