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说一丈不如行一寸——证严法师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落花谷主
闲看花开花落 任尔云卷云舒
优秀斑竹奖 特殊贡献奖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12
发帖: 617
威望: 651 点
银子: 108 两
贡献值: 4900 点
在线时间:415(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2
最后登录:2010-12-31

 说一丈不如行一寸——证严法师

0
人有二耳、二眼、一口、双手、双脚,此中道理:是要人多听、多看、少说话、多做事。修行贵在身体力行,说一丈不如行一寸。 xb#M{EE-.  
v_Om3i9$E  
多增一分真我 *o]Q<S>lH  
BLx tS  
一切的修行法门,如坐禅、念佛等,都是为了收摄心念。“修行”,主要是多改掉一分假我,多增加一分真我。 jU')8m[  
6GVj13Nr  
从自我做起 QuFcc}{<]  
Oi{X \Y  
想拥有一个清净的社会并不难,但需先从无数个“我”与“你”开始做起。想要求整体的美,也必须从个体开始;有无数个美的个体,才会有大整体的真善美。同样的,响往生活在菩萨的世界,自己就必须先学习做菩萨。 0{|ib !  
s8w7/*<d  
修德 ca>6r`  
RFF&-M]  
修德——是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累积而成,并抱持恒久心,于平常的言行举止中不离佛法的教育;如此,才是真正的学佛修德。 b_ 88o-*/  
:@LFNcWE  
知羞耻 MGn:Gj"d  
}W&hPC  
一个人只要有惭愧羞耻心,自然不敢做丧理败德的事情。所以,修行学佛一定要有惭愧心,知羞耻。 4ujw/`:/m  
$Yfm>4  
诚于内,形于外 I!bzvPJ]xc  
S<^*jheO5  
一个人的修养如何衡量?应是存诚于内,而形之于外。等人接物、言谈举止……,一切行动都充分表现内在的修养。 @}@`lv65}  
rAqg<fR*  
救世先救心 77/&M^0  
ahgm*Cpc  
要救世必须先救心,心成则身端行正;要家庭和睦,必须先从个人的修养开始做起,然后再以一个和睦的家庭去教化、影响其他的家庭,则家家和睦,社会安祥和乐。 h>B>t/k?  
rg U$&O  
深思熟虑每句话 ,=KJ7zIK?  
6hKavzSi  
时时刻刻注意自己所说的话,每一句话都要深思熟虑,是否合情、合理、合法?是否能利益众生,开导人心,使人开解烦恼? Ko%&~C_  
]>h2h?2te  
问心无愧 CL/8p;  
EgIFi{q=0  
修行要抱持一个原则与信念——为佛教、为众生,行为要光明正大,再大的委屈与打击也要忍受,凡事做到问心无愧的地步。 MtOA A  
N*JWd  
入群磨练 )mO|1IDTN  
*LJN2;  
人的习性不同,各如其面。修行必须走入人群,和不同习性的人互相磨练、适应,并圆融共处、和睦相待。 ,2u-<8  
;zI;oY#.y  
最坚强的人 Z[8{V  
1fRYXqx  
行忍辱的人,是一个最坚强的人,任何人与事都击不倒他;能忍,才能成就天下大事。 Y604peUF  
{xr!H-9ZAA  
不毁谤同道 +:w9K!31-  
r-]Au -  
修行除了自度之外,还要度人;时时刻刻培养善根(智慧)、慈悲(福德),绝对不侵犯、毁谤他人,尤其不侵犯、毁谤同道者。 kK!An!9C  
c0ET]  
不伤害别人 X~abn7_  
$oK,&_  
人往往为了爱自己而损害别人,所以佛陀教导我们:修养的第一个条件,就是不去伤害别人。 N,|:=gD_  
Er} xB~<t  
彼此感恩、行善 &,Dh*)k  
]t_AXKd  
社会是群体的,只有一个人好或只有一个人向善还不够;希望拥有一个好家庭、好社会,就必须人人行善、彼此感恩。 6TS+z7S81L  
Q%~b(4E^7P  
个人是社会的起源 R7cY$ K{j  
[ >#?C*s  
社会形态源自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源自于个人的修养。若能先培养好个人修养,进而料理好家庭,社会秩序自然能渐上轨道。 pc}Q_~e  
~$w-I\Q!  
何谓修行? Dw    
cF_`m  
所谓修行,即“修”心养性,端正“行”为,常存惭愧心勤勉精进。如修学而不精进,不知反省自己,就是没有惭愧心;心无惭愧者,行为必然不端,遑论修心养性? Fs_V3i3|L  
m *8[I  
福至心灵 l){l*~5zl2  
I"*g-ji0  
有就有福,有福心就灵,是谓“福至心灵”。 ?1}1uJMj-  
n5"rSgUtE  
不要小心眼 &!J X  
'wz*GMGWC  
为人处事要小心、细心,但不要“小心眼”! ?,NZ /n  
5~4I.+~8  
步入解脱门 '#[U7(lIQ  
x, a[ p\1  
平常多调伏自己的心念,培养正确的人生观。若能降伏“忧烦”的魔军,看淡世间的利欲,得时不贪着,失时无挂碍,这才是步入解脱门。 2H fP$.  
("o <D{A  
时时尊重他人 G\tTwX4  
ORlz1 &hW  
若想在世间成就事业,一定要先成就自己的品德;要成就品德,必须先从“随时随地尊重他人”的基础做起。 ^Qz8`1`;Z  
/ow/)\/}  
练心 bmna*!l^M  
`ysPEwA|  
人生在世,常会接触复杂的人事;所谓“修行”,就是要藉复杂的“人与事”来练心。 N5csq(  
Q?n} ~(% &  
不散播是非 Z'<=06  
vp &jSfQ^  
无意间的散播是非,虽然没有伤害别人的身体,但是却毁坏别人的名誉形象,这种罪过比伤害别人的身体还严重。 z^I"{eT8  
t`+x5*g W  
启发自我觉性 |ap{+ xh  
UZMo(rG.]{  
修行,得靠自己精进地启发自我灵明的觉性,不能期待不劳而获的成果。 U#1T HO`  
WaF<qhu*  
以众人为重 u*{hXR-"  
r Y|'<$wvg  
学佛要注重道与理,关心人及事。能以众人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日常人事中自我磨练,以毅力、勇气突破障碍,才是真正学佛的精神。 -\\}K\*MJ  
bmhvC9  
苦修 enlk)_btp  
RfDIwkpp  
苦修,是清心少欲、磨练吃苦的心志。 IV_u f  
6#6Ve$Vl]  
放弃忧愁惶恐 ]ms#*IZ  
nCh9IF[BL/  
人一旦生活在忧愁惶恐中,就很容易丧失自信心而陷入怯懦与逃避的深渊。 Tz+2g&+  
8,=Ti7_  
不谈神通怪力  S20x  
:Y(Yk5  
除了对人与事必段信实外,讲经说法也要合情合理,不可谈神通怪力、从动人心的言论;如此,才能提高正信的智识水准,引导众生走向善道。 ~el#pf~  
p 9XHYf72  
修学三要 F}<&@7kF  
<%<}];bmFL  
修学者三要:一、要有赤子之心——直心是道场。二、要有骆驼的耐力——工作时,要有骆驼般的耐劳和耐力。三、要有狮子的勇猛——努力精进如狮子的威猛。 !V$nU8p|  
?cCh?> h  
同参 _A kc7"  
:aLShxKA  
同参,是同修间彼此相互切磋、去除习气,唯存清净佛心的意思。 4O9HoX#-?  
oh%T4 $  
同道 T,Cq;|g5E  
e'(n ^_$nl  
同道,是指同修间若有错误的行为,可彼此更正、相互惕厉之意。 \% !]qv  
yfiRMN"2  
圣人无梦 q`E6hm  
I/jMe'Kp  
古人说:“圣人无梦”,是形容圣人并不把梦当一回事,精神不执着于梦境,不理会梦中事,每天睡醒之后就面对现实的生活。 *:\-:*  
$@Zb]gavt?  
修行修心 KCq qwGM  
!;pmql  
修行人的心境,要如“乌过白云,鱼跃水面”般——空中无迹,水面无痕;不为消逝事物而烦恼,心境安然而自在。 N'Ywn}!js  
FT/H~|Z>  
戒、定、慧三学 z 4Qz9#*"^  
8\!0yM#yK  
戒是不起心动念,守住本分,戒掉一切名闻利养的贪念;“定”是遇到任何困境,都能守持志节、临危不乱;“慧”是能运心转境,于平静中突破重重困难。 m/=,O_  
B RG1/f d  
四重德行 \yNjsG@,  
ktU98Bk]  
修行者为完成“德行”,日常生活不可离“四重”,即“言重、行重、貌重、厚重”。 rl'YyO}2  
f?#:@ zcL  
“言理”即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能鼓励人心向上,并解开众生的心结;所以“言重”则“有法”。 VvSD &r^qI  
~e{AgY)  
“行重”即行仪庄重,举止有节;是故“行重”则“有德”。 o B_c6]K  
'`T.K<  
“貌重”即待人接物能刚柔并济,令人欢喜亲近又不致轻浮,亦即孔子所说:“温而厉,威而不猛。”涵有“温、良、恭、俭、让”之威德;故言“貌重”则“温威并重”。 LT!.M m  
<5@+:7Dv  
“厚重”即心宽意厚,善解人意,常怀欢喜心,乐于利益人群;所以“厚重”则“人人皆欢喜”。 +Nv&Qu%  
J [2;&-@  
闲看花开花落 任尔云卷云舒
Posted: 2009-06-21 11:38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洞天福地社区 » 法海拾贝


Powered by 净业寺 © 洞天福地社区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