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说一丈不如行一寸——证严法师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落花谷主
闲看花开花落 任尔云卷云舒
优秀斑竹奖 特殊贡献奖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12
发帖: 617
威望: 651 点
银子: 108 两
贡献值: 4950 点
在线时间:415(小时)
注册时间:2008-04-22
最后登录:2010-12-31

 说一丈不如行一寸——证严法师

0
人有二耳、二眼、一口、双手、双脚,此中道理:是要人多听、多看、少说话、多做事。修行贵在身体力行,说一丈不如行一寸。 *E:x E/M!2  
ddsUz1%l  
多增一分真我 c=6ahX}d  
[oV{83f  
一切的修行法门,如坐禅、念佛等,都是为了收摄心念。“修行”,主要是多改掉一分假我,多增加一分真我。 aG%kmS&fv  
6*IpAIh  
从自我做起 (;a B!(_  
9tn;L"#&N  
想拥有一个清净的社会并不难,但需先从无数个“我”与“你”开始做起。想要求整体的美,也必须从个体开始;有无数个美的个体,才会有大整体的真善美。同样的,响往生活在菩萨的世界,自己就必须先学习做菩萨。 Lf. 1>s  
ncv7t|ZN  
修德 Ia2(Km  
) Qq'Wp3i  
修德——是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累积而成,并抱持恒久心,于平常的言行举止中不离佛法的教育;如此,才是真正的学佛修德。 _\.{6""  
17}$=#SX  
知羞耻 #~^btL'dHF  
j{"z4Y4  
一个人只要有惭愧羞耻心,自然不敢做丧理败德的事情。所以,修行学佛一定要有惭愧心,知羞耻。 $I@GUtzjp  
.WvlaPK  
诚于内,形于外 0DNU,u  
%}q .cV  
一个人的修养如何衡量?应是存诚于内,而形之于外。等人接物、言谈举止……,一切行动都充分表现内在的修养。 Z%}4bJ  
A\z`c e!  
救世先救心 <},1Ncl  
=m7H)z)i*J  
要救世必须先救心,心成则身端行正;要家庭和睦,必须先从个人的修养开始做起,然后再以一个和睦的家庭去教化、影响其他的家庭,则家家和睦,社会安祥和乐。 I"@p aLZ  
a2`%gh W3  
深思熟虑每句话 KOey8tB)1  
=O!|IAe#  
时时刻刻注意自己所说的话,每一句话都要深思熟虑,是否合情、合理、合法?是否能利益众生,开导人心,使人开解烦恼? IG< H"tQ  
F8<"AI  
问心无愧 >"v9iT  
vE%s, E,  
修行要抱持一个原则与信念——为佛教、为众生,行为要光明正大,再大的委屈与打击也要忍受,凡事做到问心无愧的地步。 RRADg^}l|"  
FJeiY#us  
入群磨练 ESTM$k }X  
i?>tgmu.  
人的习性不同,各如其面。修行必须走入人群,和不同习性的人互相磨练、适应,并圆融共处、和睦相待。 qP3q  
VWx]1\  
最坚强的人 +r]zs^'  
Xc*U+M >U  
行忍辱的人,是一个最坚强的人,任何人与事都击不倒他;能忍,才能成就天下大事。 @PI%FV z~p  
|a-fE]{7  
不毁谤同道 &]F3#^!^  
7" 4z+w  
修行除了自度之外,还要度人;时时刻刻培养善根(智慧)、慈悲(福德),绝对不侵犯、毁谤他人,尤其不侵犯、毁谤同道者。 nv0#~UgE#a  
irbw'^;y  
不伤害别人 A#rh@8h+  
?>$l  
人往往为了爱自己而损害别人,所以佛陀教导我们:修养的第一个条件,就是不去伤害别人。 =Mj 0:rW  
B4h5[fPX  
彼此感恩、行善 =wVJ%  
8|@9{  
社会是群体的,只有一个人好或只有一个人向善还不够;希望拥有一个好家庭、好社会,就必须人人行善、彼此感恩。 tGjhHp8}c  
wM~H(=s`D  
个人是社会的起源 k7@t{Cu0D&  
I9?Ec6a_  
社会形态源自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源自于个人的修养。若能先培养好个人修养,进而料理好家庭,社会秩序自然能渐上轨道。 s@8w-]"  
MHU74//fe  
何谓修行? 3Fs5RC~a  
XJ1=m   
所谓修行,即“修”心养性,端正“行”为,常存惭愧心勤勉精进。如修学而不精进,不知反省自己,就是没有惭愧心;心无惭愧者,行为必然不端,遑论修心养性? tyh@ ^7  
dY(;]sxFr  
福至心灵 d\]Yk]r  
]p7jhd=  
有就有福,有福心就灵,是谓“福至心灵”。 0.Ta Xbi  
15U(={  
不要小心眼 ! | #83  
5T@aCC@$h  
为人处事要小心、细心,但不要“小心眼”! {pL+2%`~  
1oiRWRe  
步入解脱门 l +*&:Q/  
K2{aNv R)t  
平常多调伏自己的心念,培养正确的人生观。若能降伏“忧烦”的魔军,看淡世间的利欲,得时不贪着,失时无挂碍,这才是步入解脱门。 -' g*^  
bq>_qpr  
时时尊重他人 z^<L(/rg9"  
nKoiG*PI  
若想在世间成就事业,一定要先成就自己的品德;要成就品德,必须先从“随时随地尊重他人”的基础做起。 A9BX_9}]  
-=`#fDvBn  
练心 #]P9b@@e  
,<-G<${  
人生在世,常会接触复杂的人事;所谓“修行”,就是要藉复杂的“人与事”来练心。 !-<p,z  
{vEOn-(7  
不散播是非 qpIC{'A.  
F+m }#p  
无意间的散播是非,虽然没有伤害别人的身体,但是却毁坏别人的名誉形象,这种罪过比伤害别人的身体还严重。 3ZEB  
2*w0t:Yx e  
启发自我觉性 9h&R]yz;  
a 2 IgC25  
修行,得靠自己精进地启发自我灵明的觉性,不能期待不劳而获的成果。 +M' H0-[  
>P6BW  
以众人为重 _g%TSumvq<  
Q7Iw[=;\  
学佛要注重道与理,关心人及事。能以众人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日常人事中自我磨练,以毅力、勇气突破障碍,才是真正学佛的精神。 [AMAa]^  
M?m,EQh.  
苦修 |a1{ve[  
oND@:>QBF  
苦修,是清心少欲、磨练吃苦的心志。 b 5yW_Ozdh  
KlRr8 G!Z  
放弃忧愁惶恐 MZ+^-@X  
) e5 @  
人一旦生活在忧愁惶恐中,就很容易丧失自信心而陷入怯懦与逃避的深渊。 p sL?Y  
<-D/O$q  
不谈神通怪力 q9Y9w(  
9mA{K    
除了对人与事必段信实外,讲经说法也要合情合理,不可谈神通怪力、从动人心的言论;如此,才能提高正信的智识水准,引导众生走向善道。 {|I;YDA  
Po%LE]v,  
修学三要 cufH?Xg<  
Cj~'Lhmv'T  
修学者三要:一、要有赤子之心——直心是道场。二、要有骆驼的耐力——工作时,要有骆驼般的耐劳和耐力。三、要有狮子的勇猛——努力精进如狮子的威猛。 p w8 s8?  
/|* Y2ETOr  
同参 I(S`j[U  
AGLscf.  
同参,是同修间彼此相互切磋、去除习气,唯存清净佛心的意思。 'Ut7{rZ5  
*G* k6.9W!  
同道 ggJO:$?$L  
:Nofp&  
同道,是指同修间若有错误的行为,可彼此更正、相互惕厉之意。 9eH$XYy  
15o9 .   
圣人无梦 'Lu__NfN  
|PC*=ykT3  
古人说:“圣人无梦”,是形容圣人并不把梦当一回事,精神不执着于梦境,不理会梦中事,每天睡醒之后就面对现实的生活。 0`^&9nR  
w.[ "p9tc  
修行修心 o!)3?  
@Y1s$,=xB  
修行人的心境,要如“乌过白云,鱼跃水面”般——空中无迹,水面无痕;不为消逝事物而烦恼,心境安然而自在。 7(pF[LCF  
O)[1x4U  
戒、定、慧三学 ."9];)2rx  
e)(wss+d7P  
戒是不起心动念,守住本分,戒掉一切名闻利养的贪念;“定”是遇到任何困境,都能守持志节、临危不乱;“慧”是能运心转境,于平静中突破重重困难。 Hv2De0W  
'FDef#P<  
四重德行 Z<vKQ4 G  
2 B  
修行者为完成“德行”,日常生活不可离“四重”,即“言重、行重、貌重、厚重”。 MdvcnaCG  
:Of^xj>A  
“言理”即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能鼓励人心向上,并解开众生的心结;所以“言重”则“有法”。 p,eTY[k?  
0tXS3+@n =  
“行重”即行仪庄重,举止有节;是故“行重”则“有德”。 lhqg$lb  
9b9$GyI  
“貌重”即待人接物能刚柔并济,令人欢喜亲近又不致轻浮,亦即孔子所说:“温而厉,威而不猛。”涵有“温、良、恭、俭、让”之威德;故言“貌重”则“温威并重”。 [Al&  
b45-:mi!&#  
“厚重”即心宽意厚,善解人意,常怀欢喜心,乐于利益人群;所以“厚重”则“人人皆欢喜”。 iv4H#rJ  
<i&_ooX  
闲看花开花落 任尔云卷云舒
Posted: 2009-06-21 11:38 | [楼 主]
飞天
知恩报恩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0
发帖: 355
威望: 356 点
银子: 489 两
贡献值: 4350 点
在线时间:291(小时)
注册时间:2009-01-12
最后登录:2010-12-19

 

慈济大爱,佛法永存! F%@aB<Nu  
顶礼证严法师!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Posted: 2009-06-22 11:55 | 1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洞天福地社区 » 法海拾贝


Powered by 净业寺 © 洞天福地社区 Corporation